工商社論》深度比較臺灣與韓國的金融韌性
工商社論》
根據臺灣與韓國中央銀行的金融統計,南韓截至10月底擁有4,14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臺灣公佈至9月底的外匯存底爲5,411億美元,兩國外匯存底都是全球的前段班,僅次於中國、日本、瑞士、以及遭到制裁之前的俄羅斯,如果將香港併入中國計算,臺灣的外匯存底排名全球第六,之後是沙烏地阿拉伯,韓國排名第八。
但是,面對美國聯準會鷹式升息的強烈衝擊,臺灣與南韓的總體經濟表現與金融安定卻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總結來說,臺灣除了壽險公司淨值大跌必須採取資產重分類之外,臺灣從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到一般上市企業都展現彈性因應的韌性,甚至因爲美元利率上揚而受惠。
相較之下,韓國則出現短期資金流動緊縮、匯率劇貶、出口金額衰退、貿易逆差擴大、韓元利率跟着美元劇烈調升、房地產市場面臨泡沫破滅、以及企業與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同步惡化等現象,韓國甚至一度遭到質疑,是否將會重演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破產災難。同樣面對美元利率陡升的挑戰,臺灣整體的經濟與金融韌性明顯勝過南韓。
韓國近日一連串的「信用緊縮」事件,讓世界各國看到韓國經濟的軟肋,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跟隨美國聯準會快速升息,將指標利率從0.5%連續調升到目前的3.0%,但是劇烈升息沒有成功阻擋韓元兌美元匯率急遽貶值的壓力,從2021年初約1,100韓元兌一美元的價位,到最近貶破1,400韓元關卡,波段貶值27%的幅度,幾乎與堅持不升息的日圓幅度相近;而新臺幣則是近幾個月纔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年初至今貶幅約13%。
受到利率快速上升的刺激,韓國爆發信用緊縮的警訊,以韓國信用評等最佳企業發行的五年期公司債作爲觀察點,年初至今利率上揚一度逼近230個基本點(2.30%),遠高於中國A級信用評等企業上揚90點、甚至印尼A級信用評等企業五年債也僅上升120個基本點,韓國龍頭企業債信惡化幅度,令人訝異。
更令人訝異的是短期信用緊縮的惡性循環,韓元計價的三個月短期商業本票利率,今年8月初的發行利率約在3.2%左右波動,但是市場流動性隨即快速惡化,到9月下旬竟然衝破4.5%,韓國企業不分產業,喜好以短支長的高槓杆財務操作,市場流動性突然窒息,三個月期商業本票的利率竟然比三年期的韓國政府公債利率要高,倒掛的利差一度超過1.3個百分點。
韓國政府與企業長期揹負鉅額的外債,是韓國經濟與金融安定的致命傷,在全球經濟擴張的時期有助於韓國企業征戰國際市場,但是每次遇到經濟下行的緊縮環境,韓國企業就會陷入資產負債表急速惡化的漩渦。韓國央行的外匯存底雖然高達4,140億美元,同時韓國政府與銀行合計的外債,卻高達6,620億美元(6月底最新官方數據),鉅額的海外負債遇到急速上揚的美元利率,每次都有致命的危機。
爲了避免韓國企業倒債,韓國央行採取「韓版QE」的特殊救市操作,持續透過官股銀行從市場買入短期商業本票,到10月底的金額達到110億美元(16兆韓元),如果加上國家政策銀行配合、以及大型商業銀行聯手買入的金額,實際買入金額超越22兆韓元,但是鉅額的QE救市僅能避免商業本票市場崩盤,市場發行利率仍然維持在4.1%至4.5%的高檔,至今已持續一個半月。
韓國央行動員國有與大型商業銀行,宣示救市金額高達50兆韓元,約357億美元,僅次於英格蘭銀行宣示的650億美元,是G20工業國中唯二陷入信用緊縮風暴的國家,而英格蘭銀行購債標的是20年期以上的長期國債,韓國央行買入的卻是企業短期商業本票,韓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急遽惡化,如何從猛爆性的信用緊縮風暴中脫身,將是高難度的特技。
相較之下,海外零負債的臺灣中央銀行、政府與企業,面對美元利率劇揚得以遊刃有餘,許多臺資企業的現金部位買入高利率的美元公債,緩和訂單下滑的盈餘壓力,而臺灣中央銀行更因爲新臺幣利率與美元利率出現顯著的利差,明年臺灣中央銀行的「盈餘繳庫」的空間將會大幅擴增,央行總裁楊金龍堅持利差不是匯率貶值的因素,避免與美元同步升息,除了緩和房地產市場下行的壓力,央行自身將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是臺灣與韓國面對美元利率上揚最大的差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