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大陸經濟捎來春天的氣息
工商社論》
中國大陸經濟寒冬已過,展露春來的明媚景象。過去幾年,多條繮繩捆綁,如今一一解除,經濟再度騰飛。最大轉折點是防疫解封,加上先前已經鬆綁的一些管束措施,激活了經濟,各項數據耀眼,市場生機盎然。
正在北京召開的兩會,政府更換領導班子,再度承諾積極推動經濟,政策轉向有利於民營企業和平臺經濟。種種跡象顯示,曾經雷厲風行監管民間企業的力道明顯降低,有助於經濟活動回溫。最激勵人心的是,2月官方製造業與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分別增至52.6與56.3,爲連續兩個月高於50大關。製造業重振雄風,2022年12月工業生產與零售營收都優於預期,去年第四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年成長2.9%。GDP成長率強勁反彈,進一步帶動股市成長,上證綜合指數今年漲幅超過7%,中國A股也欣見資金淨流入。民間同樣一片榮景,家庭消費力道逐漸逼近疫前水準,消費大幅反彈,爲經濟復甦提供強勁推動力。雖然剛公佈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但國際各方預測中國今年成長率可望超過5%,甚至不乏將預測值調到6%以上。
由於疫情放鬆的節奏超快,經濟已呈現短期強勁修復景象,雖然短期出口板塊壓力仍大,但房地產板塊獲得寬鬆信用政策的支持,消費意願在疫情緩和後大增,加上半導體投資出現熱潮,中央與地方政府紛紛加碼投資。這是拜解封及政策作多而使經營環境趨於良化所賜。近幾年制約經濟的疫情管控、房地產業融資收緊、補教行業全面封殺、監管遏制互聯網業擴張、共產黨組織進入民營企業、國有資本進駐大型民企等措施抑制成長的陰霾逐漸廓清,有效提振了民營企業主的積極性。
中國大陸過去經濟高速成長的主要引擎是投資帶動成長,以及與高投資相伴的高儲蓄、低消費,時過境遷之後,消費增長必須提供更多成長動能,但原來扮演經濟成長引擎的房地產和基礎建設投資仍不可或缺。最可直接提升有效需求的高儲蓄幸而仍未衰竭,據高盛估計,疫情封控期間,大陸每個家庭的儲蓄率大增,推動2022年家庭儲蓄率上升至33%的多年高點,較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趨勢水平高出三個百分點,消費力道在解封后逐漸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再搭配政府加大政策放開力度、採取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各項穩增長措施落實到位、市場主體信心與積極性提振,民衆及企業在手現金明顯轉化爲消費及投資,發揮推升作用,已使增速符合甚至優於預期。
地產復甦產生可觀帶動力。由於經濟重啓及政策支持,地產債違約風險降低,整體銀行高風險債務比例已從高點下滑。土地市場是房市出現復甦訊號的風向標,作爲房市領先指標的土地拍賣市場,近期顯然正在回溫。據大陸房產調研機構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以來,大陸土地出讓金平均溢價率達5%。挽救房市也是大陸穩增長的重要措施,一系列激勵政策已起作用。中國指數研究院上月27日公佈的最新報告,2月以來16個主要城市的房屋成交量較1月升31.9%,年減幅則收窄至7.6%;整體庫存略有下降,監測的七個代表城市庫存整體月減1%,一手房和二手屋的市況轉好趨勢都很明顯。
除了消費及地產,數位經濟的發展也風風火火。面對美國主導的科技封喉壓力,中共中央加大力道培育數位經濟核心產業,支持數位企業發展壯大,致力於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工作機制,推動平臺企業有序發展。爲此而積極充實數位建設基礎,加快5G網絡與千兆光網協同建設,同時構建國家數據管理體制機制,推動數位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位技術的創新應用。由此而增的官民投資金額相當巨大,帶動產業轉型的效益也可樂觀期待,已爲大陸經濟增長加裝一具新引擎。雖然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制裁行動步步擴大,已對中國大陸半導產業造成重大沖擊,但也逼使中國全面加速發展半導體自主創新,除了國家基金支持大型投資案外,半導體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影響加大,穩增長的目標艱鉅,而且一如即將卸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說,「一些結構性矛盾顯現,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挑戰」,但疫後已回到「發展是第一要務,改革是根本動力」的總路線上,前景應該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