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會”高校展區呈現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成果
中新網上海9月25日電(記者陳靜)9月25日,正在上海舉行的第24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的高校展區匯聚了衆多高校研究團隊的科技創新成果,生物醫藥領域亮點項目多多。
傳統中醫跟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高校展區,記者看到了融合大語言模型和方證辨證的中醫經方虛擬數字人。該數字人是能交談、能思考、能開方的中醫靈境智能體。
上海中醫藥大學協同創新中心開發的“仲景方證虛擬數字人”,是能交談、能思考、能開方的中醫靈境智能體。(上海中醫藥大學供圖)據悉,這個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協同創新中心開發的“仲景方證虛擬數字人”,構建了AI-agent架構,可以實現多功能智能體應用。
上海中醫藥大學方面介紹,該系統在開源大語言模型的基礎上,基於“300+”中醫經方、“8000+”標準化症狀、“10萬+”中醫經方醫案構建了仲景方證大語言模型;有了仲景方證大語言模型這個“大腦”,這位虛擬數字人可智能識別與患者交流過程中的關鍵病症;以方證辨證思維爲核心,採用思維模擬與深度學習方法,智能推薦高精準度的中醫經方。校方介紹,在與使用者對話過程中,該虛擬數字人對關鍵病症的提取準確性達到94%;推薦處方在前5名的準確率達99%,具有高準確性、高臨牀價值、高產業價值的特點。
“仲景方證虛擬數字人”可以作爲輔助工具,輔助年輕中醫醫師、基層中醫醫師以及一些中西醫結合醫師在臨牀開具中藥藥方;可以在購藥時,幫助普通民衆選擇適合病症情況的藥品;還可以出現在中醫藥大學或醫科類大學引用:m.gantaimei.com的中醫經典智慧教學課堂中。未來,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優化算法,構建中醫經方知識圖譜,並進一步完善虛擬人與患者之間的智能問答。
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爲患者帶來了康復新方法。在“工博會”高校展區,記者看到了“新一代可穿戴手部智能外骨骼”:基於腦-肌電聯合解碼實現“意圖識別-運動輔助”,以重建腦卒中後癱瘓肢體功能,改善腦卒中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據瞭解,這是一套通過強化訓練腦-肌引用:m.wjdybs8.com電耦合,利用腦電信號對肌電信號進行訓練,從而重建中樞與周圍神經的連接,進一步通過肌電信號控制外骨骼,輔助手部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實現運動功能的康復系統。
“引用:m.cqydsmky.com新一代可穿戴手部智能外骨骼”由腦電圖機、電腦、手部外骨骼構成。(上海中醫藥大學供圖)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智能康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徐建光教授介紹,該系統探索把基於腦-肌-機接口的原創性康復模式應用於腦卒中後運動功能康復,創新的康復策略改變了以往以恢復單純肢體動作爲目標的康復模式,降低康復難度,縮短康復進程。
記者看到,該系統由腦電圖機、電腦、手部外骨骼構成,解決了以往單靠純腦電或單靠肌電解碼準確性差的問題,有望大大提高腦控上肢外骨骼的穩定性和精確性,進而通過肌電控制外骨骼,實現患者的居家康復和功能替代。事實上,該系統除了用於腦卒中患引用:m.idayao.com者的手部功能恢復,還能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卒中、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等)及外周神經損傷患者的康復;支持神經科學和康復醫學的基礎研究等。
當下,病毒性傳染病呈現出預防難、傳染性強、發病率引用:m.ccsc56.com高的特點。現有的防控手段仍存在諸多痛點。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陸路團隊研發的“新型廣譜抗病毒藥物便捷噴劑”亮相“工博會”。該噴劑基於創新的“雞尾酒組合”技術,結合兩種關鍵活性成分,可對多種病毒進行精準且高效的預防。
上海大學展臺呈現了該校智能微納系統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新型血管化器官芯片:僅需要幾微升的細胞懸液和水凝膠,就可以在芯片上促使內皮細胞像植物抽芽一樣生出血管新芽,進一步形成可灌注的血管網絡。智能微納系統實驗室方面介紹,器官芯片是一種在體外構建人體組織器官的“芯片”。這種“芯片”是由透明的高分子聚合物構成的一個幾平方釐米的小模塊。“芯片”雖小,但涉及到了微流控技術、力引用:m.syzbz128.com學、材料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知識。研究團隊方面告訴記者,小小的一枚器官芯片就能實現在體外模擬人體微環境、人體器官的簡單功能,並進一步模擬器官間的相互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