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份上市公司大比拼:京粵滬市值穩居前三

作爲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各省份上市公司雖有着不同評價標準,但在一定程度上,上市公司表現會對區域經濟發展造成影響

截至10月28日,A股共有2251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報;其中,1279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佔已披露三季報數量的56.82%。

各省份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各項具體數據目前並沒有全部披露,但根據一些省份已公開的數據以及二季度各省份上市公司市值表現,上市公司的區域頭部格局已比較穩定,其中,北京已經連續多年“霸榜”,頭部上市公司在北京形成聚集之勢,除了北京與上海外,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四川等地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也在前十位,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陝西等省表現也很強勁。由於經濟發展上的差距,山西、內蒙古、海南、甘肅、青海等省份的上市公司數量與質量有待提高。

區域頭部格局較爲穩定

近些年,隨着城市競爭力範疇與衡量標準增多,城市資本市場競爭力也成爲熱議話題,尤其是在馬太效應不斷加劇的當下,上市公司、掛牌公司數量和規模也代表各省份發展潛力以及抗風險能力。

濟安金信營商評估系列之中國各省份上市公司總市值變化的圖表顯示,從1999年到2020年第二季度,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前期位置有所交替,但一直牢牢佔據前三位,北京近十年則穩居第一。

北京上市公司數量並不是最多,據iFinD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15日,註冊地在北京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爲378家,剔除ST股,剩下的樣本量爲373家,爲全國第四。

但作爲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京上市公司整體產業結構凸顯高精尖產業集羣的特色,單是千億市值公司,北京有28家,領跑全國各省份。

同樣具有優勢的還有上海,板塊覆蓋全、行業分佈廣。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37家,排名全國第五,市值7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三,次於北京與廣東;其中科創板上海上市公司數量佔比16%,居全國第二,融資額佔比36%、市值佔比27%,均居全國第一。

作爲中國證券市場的拓荒地,廣東上市公司數量爲全國之首,截至10月31日,廣東664家上市公司均在規定期限內披露了2020年三季度業績。廣東證監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664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14萬億元,同比增幅由上半年的-0.99%轉爲3.12%,高於全國上市公司2.72個百分點。

北京與上海上市公司整體表現則與前三季度GDP城市排名較爲吻合。經濟發展較爲發達地區江蘇、浙江、福建、安徽等省份的上市公司市值表現也較爲突出。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多數省份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與該省份的GDP排名在相對區間內有相似之處。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認爲,上市公司、掛牌企業通常屬於該地區的龍頭企業,其數量和規模大小可以反映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但龍頭企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多大並不好量化,有的是資源型省份,能源型龍頭上市企業對當地經濟影響自然會很大,但有的上市公司是與各省份的產業集聚、產業政策等有關係,就看量化的標準是什麼。

“但北京與上海的優勢,是很多省份沒法比較的。這就是上市公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係很難去量化,而二者之間的關係並非是正比關係,只是有關聯性。”黃大智認爲。

比如貴州,今年前兩季度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中,貴州位列第九位,前三季度,30家貴州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總收入1605.41億元,同比增長3.23%;共實現淨利潤454.72億元,同比增長9.43%,單是“白酒一哥”貴州茅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就佔30家貴州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總額的43.33%,爲695.7億元。

而貴州茅臺、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8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突破了上萬億,如此,貴州茅臺一家公司的市值就相當於一個或者幾個省份幾十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這也是貴州上市公司市值能夠排名靠前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今年上半年,貴州GDP排名爲十四;前三季度,貴州GDP排名爲二十位。

重數量更重質量

“但市值高並不意味着營收高。特斯拉市值前段時間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但營收並不是很高,三季度營收達到87.71億美元,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爲3.31億美元。”黃大智說。

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有591家A股上市公司公佈了三季度業績,預增、略增、續盈、扭虧等業績預喜公司合計244家,佔到已發佈業績預告公司總數的41.29%;預減、略減、續虧、首虧等業績預憂公司合計262家,佔到已發佈業績預告公司總數的44.33%;另有85家公司業績預告類型爲不確定。

一些排名靠前的省份,正增長與負增長的上市公司數量相當,而二季度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並不高的一些省份,部分盈利,部分虧損,甚至個別公司處於被ST的危險境地。

黃大智表示,今年除了受行業、政策影響外,還受疫情的衝擊,這使得各省份的上市公司情況大不同。

比如,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支柱行業業績表現良好,醫藥行業整體淨利潤漲幅較大。前三季度,單是廣東的26家醫藥類上市公司(不含康美藥業)實現淨利潤119.73億元,同比增長17.69%。

各省份上市公司優劣勢雖有不同,但一些省份管理者對本地上市公司的數量與質量還是很在意,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地方政策扶植層面,都希望能夠引進上市公司或者培育上市公司,形成產業集羣。

比如,江蘇於11月在全省範圍內集中開展“民營企業服務月”活動。根據民營企業服務月活動安排,11月17日至18日,鎮江市攜手中信建投證券、國金證券、銀河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證券舉辦券企融資對接暨資本市場政策培訓會。作爲江蘇的發力點之一,鎮江成立推進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8個市、區及22個市級部門作爲成員單位,對加快企業上市進程發揮了積極作用。

10月底,《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0)》全球首發,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安徽證監局首次加入年度報告,和安徽省投資集團、華安證券、國元證券深入搭建“政產學研資”合作研究平臺,開展安徽上市公司發展研究。

近期多家晉企重啓上市輔導, 山西擬上市公司“後備軍”擴容。

我國資本市場已形成了從科創板到創業板、再到全市場的“三步走”註冊制改革佈局。而註冊制改革,有利於要素資源更好地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有利於持續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

“大環境之下,創新型龍頭企業還是各省份培育的重點對象。”黃大智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