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從一條河看城市更新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入夜,北京亮馬河畔“染”上了斑斕色彩。

兩岸燈光璀璨,水面波光瀲灩,遊船犁開細浪,如在畫中暢行,綿延6公里的光影秀美輪美奐,沿途二十四橋十八景盡收眼底。作爲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亮馬河古時承擔漕運職能,如今串起三里屯、燕莎、藍色港灣三大商圈,聯通首都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勾勒出城與水和諧交融的濱河生態。

誰能想到?如今這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一度淤泥堆積、雜草叢生。2019年,朝陽區啓動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建設,此次改造提升不侷限於河道“線”的梳理,而是拓展到了“面”上整合,從單一的水質治理轉向聯動打造綠意空間。

河、岸、橋、景多維共治,慢行連通、景觀亮化、旅遊通航等六大工程陸續展開,亮馬河變身80萬平方米的濱河公園,進而串起了沿岸23個小區,居民“推窗見綠、推門見景”,在家門口找到了“詩與遠方”。

船在水上游,人在景中走。2021年7月,亮馬河夜遊航線面向公衆開放,泛舟亮馬河漸成文旅新場景。遊客們登船點茶、行船賞音樂會、水上品鑑珠寶、舉辦咖啡拉花等展示活動,將生活和消費場景延伸到了水上,氤氳着獨特的文化味和煙火氣,模糊了城市與自然的邊界。

以舟爲媒,消費活力持續釋放。亮馬河兩岸企業由過去的“背河經營”轉爲“擁河發展”,形成休閒生活、活力商業、文旅消費、藝術生活等4個相互關聯又各具特色的商業片區。水岸、綠地、建築無縫銜接,文化、旅遊、消費相互融合。去年,亮馬河周邊商業收入約40億元,同比增長37%。

靚起來的亮馬河,一水連接古今,也奔涌着面向未來。借鑑亮馬河治理理念和經驗,朝陽區陸續啓動通惠灌渠、北小河、壩河河道治理和濱水空間建設工程。預計到2035年,北京的濱水慢行系統將達1109公里,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濱水花園城市景象漸成現實。(王昊男 戴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