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新八國聯軍”?尷尬的事情出現了…

(原標題:搞“新八國聯軍”?尷尬的事情出現了…)

這是想整個新“八國聯軍”?今年頻繁借反華議題“興風作浪”的反華“草臺班子”——“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又來“加戲”了。

澳大利亞對華貿易萎縮的背景下,部分“反華聯盟”成員,於昨日(12月15日)致信多國外長及歐盟,號召他們支持澳大利亞、抵制中國的“欺凌”和“壓迫”。

簽署聯名信的18名“聯盟成員”來自9個國家,分別是德國丹麥新西蘭、法國、意大利、捷克英國斯洛伐克加拿大

截至目前,上述國家中已有8國外長收到了聯名信。同時,分別來自斯洛伐克和德國的歐洲議會成員米里亞姆·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和萊因哈德·比蒂科弗(ReinhardBütikofer),聯名致信了歐盟。這些信件均使用統一的模板,內容也完全一致。

聯名信避而不談澳大利亞炒作反華議題,迴避澳軍反人類暴行等事,先“倒打一耙”揚言中國政府威脅、欺凌、強迫澳大利亞屈從中國的政治訴求”,並稱“這是對世界上所有民主國家的威脅”。

觀察者網發現,最尷尬的是丹麥的兩名議員。他們連模板裡的“【國家名】”([COUNTRY NAME])都沒有改成“丹麥”,就署上了自己的大名,然後把模板原封不動地發給了丹麥外長。

截自IPAC官方推特賬號 丹麥反華議員致丹麥外長請願信

而IPAC也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就堂而皇之地把請願信發在官方推特上。那句話恰恰是這封請願信的核心訴求——

“我們號召【國家名】政府在這個艱難的時期,與澳大利亞公民團結一致,表達對他們的支持。”

相比之下,新西蘭、加拿大等國的反華議員稍微“走心”一點,還知道把“國家名”那裡替換成各自的國家。

截自IPAC官方推特賬號 新西蘭反華議員致外長信

當然,來自“當事國”澳大利亞的IPAC議員成員並沒有發聲,上演“我受了委屈,夥伴們爲我伸張正義”的戲碼。但澳大利亞也沒閒着,竟跑去世貿組織“告刁狀”。據《衛報》12月16日報道,澳大利亞政府正式宣佈,就中國徵收澳大麥反傾銷及反補貼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

彭博社早前報道,這個“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IPAC)於今年6月5日成立,集合了一批來自美、英、澳、德、日等8個國家的所謂“資深議員”,尋求抗衡他們宣稱的“中國日益增長影響力對全球貿易、安全構成的威脅”。美國臭名昭著的反華鷹派馬克·盧比奧,也是這個“草臺班子”的成員。此外,成員還有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德國“綠黨”前主席萊因哈特·比蒂科夫、前英國保守黨領袖鄧肯·史密斯、前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等。

這些人都在各自國家的對華政策上持強硬甚至激進的反華立場

IPAC部分成員 (圖自 悉尼先驅晨報

社交媒體上,有網友諷刺,這個縮寫爲IPAC的組織,實則爲“國際狡辯文宣聯盟”。《中國日報》歐盟分社社長陳衛華也曾評論,這是“小馬克(特朗普在選舉中給盧比奧取綽號,觀察者網注)帶領着一羣小丑。”

本月,在我國商務部根據《反傾銷條例》規定,對澳產紅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後,IPAC又跳出來發起“支援澳大利亞,12月買澳產紅酒”的活動。

今年6月5日,我外交部就IPAC成立一事迴應稱,我們敦促少數政客尊重事實、尊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停止利用各種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停止爲一己私利搞政治操弄。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多爲國際社會團結合作發揮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