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當重視提升“四史”素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高校思政課是開展“四史”教育的主渠道,是引導大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主陣地。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在教師,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四史”素養,有利於更好地培育大學生的正確歷史觀,對於深刻認識和理解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爲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的歷史邏輯,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根本屬性,講政治是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思政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才能學好“四史”,提升“四史”素養。一是在深刻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做到“兩個維護”中提升“四史”素養。“兩個確立”是歷史和時代的選擇,是在深刻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曆史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偉大變革的經驗基礎上得出的重大歷史結論,是體現全黨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聲的重大政治判斷,是時代呼喚、歷史選擇、民心所向。同時,“兩個確立”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邏輯。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還要把“兩個確立”真正轉化爲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二是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中提升“四史”素養。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提出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從歷史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增強“四個意識”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工作。思政課教師只有不斷增強“四個意識”,才能做到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爲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提升“四史”素養之所以意義重大,就在於“四史”之中蘊含着歷史發展規律。學習歷史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一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學習“四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源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爲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爲世界社會主義指明瞭正確前進方向。”學習“四史”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爲指導來把握歷史發展規律。二是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下學習“四史”。黨的創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學好“四史”要不斷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的認識,加深對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的理解。
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是學好歷史的基礎。樹立大歷史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對歷史學習和研究提出的要求。要在大歷史觀的指導下,不斷拓展歷史縱深,在“四史”學習中具備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視野、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的發展史視野、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80多年的鬥爭史視野、中國共產黨100多年的奮鬥史視野、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的發展史視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史視野、新時代10多年的偉大變革史視野,才能通過“四史”學習不斷深化對於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歷史的作用不僅表現於其源自規律的指導性,更體現於其蘊含的情感感染性。學習“四史”要帶着情感學,從中理解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的敬畏之情、對人民的敬重之情、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對民族的自豪之情,以及對世界的奉獻之情。中國共產黨是富有情感的政黨,情感是中國共產黨建構政黨形象、贏得人民支持、獲得國際社會認可的重要支撐。“情懷要深”是新時代對思政課教師的基本要求之一。思政課教師要保持家國情懷,心裡裝着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在“四史”學習中將個人命運與黨的命運、國家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相結合。
(作者系大連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20日 第03版
作者:於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