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說法是,到2027年中國的房價會見底。

高盛的說法是,到2027年中國的房價會見底。現在是二四年,目前的房價只降了一半兒,聳人聽聞是吧?高盛嘛,號稱最懂中國經濟的投行,那它的依據是什麼呢?

它這個判斷的依據就是把中美日這三國的房價下跌的週期放在一塊兒做了個對比。他們認爲我們下跌的週期可能和美國更爲相似。房價下跌的幅度、中國經濟的規模,以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等,都和美國有很大相似度。所以得出來的結論是中國不會複製日本房價長期下跌的模式。

日本房價下跌的週期長達72個季度,而美國房地產下行的週期是24個季度。高盛認爲中國的房價從2021年三季度這個見頂開始算,往後算,下行24個季度,也就是拐點在2027年的三季度。那時,我們的房地產市場纔有可能真正回暖。而且,高盛還說目前中國的房價下跌了23%,預計還有20%的跌幅,還有一半的路程要走,並預測大部分的房企都會倒下。屆時,比起2021年的三季度,大部分的房價都要處於一個腰斬的狀態。

二七年的三季度,國際投行爲了自己的客戶做這個預判,這個無可厚非,但是他們的結論和依據啊,都有邏輯性的錯誤。那美國的房地產有預售制嗎?美國的房地產有土地財政這一說嗎?美國有開發商羣體嗎?現在美國人的住房收入比是4.1,我們是29。美國的房地產發展了100多年,除了18年金融危機之後下跌了那幾年,基本上都是年增幅3%點多,它的通脹率是二點幾。也就是說,美國的房價是100多年以來一直就這麼隨着經濟的發展、自然的通脹、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這麼一點一點漲起來的。

那我們呢?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進程,完成了他們100多年的進程。我們換個說法,是不是也透支了未來若干幾十年的人口紅利呢?房地產和我們的經濟、居民家庭財富、債務是緊密綁定的。住房資產佔我們家庭資產的七成,而且已建成的城市住宅4億套,農村建築面積還有9億平米。而且我們居民的儲蓄率是世界第一,這都是我們的實際情況,這些和美國的房地產完全沒有可比性。

再看日本的房地產,日本從86年開始跌,日本東京當時的房價收入比是40多,我們現在的上海是44,基本相當。日本從86年一直到15、16年房價才止跌反彈,東京的房價跌去了七成,30年的時間跌去七成。現在漲上來了,現在日本人的房價收入比,東京、大阪這些大城市基本上是10左右。日本是深受房地產泡沫之害,賣了多少年的汽車、電視、手機芯片,多少年的世界第二經濟體,這才把整盤的經濟從房地產當年的大坑和泥潭裡邊拉出來。

你現在打死他,日本人也不會再把房地產作爲發展的動能去依靠。30年的噩夢,那日本的情況,日本同樣沒有我們的人口基數,也沒有我們的城市化進程的速度,更沒有這麼大的市場存量和房價收入比,所以日本也沒有參照性。

那麼用美國日本的數據去套,去佐證我們的房地產發展,未來這個走勢,那顯然是基礎邏輯的錯誤,沒有參照性。所以,高盛的說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