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推「關節鏡」升級 年輕人免換人工膝關節
「半月軟骨」也就是俗稱半月板,爲膝關節中介於大腿骨(股骨)及小腿骨(脛骨)間的兩片C形緩衝軟骨墊片,作用猶如車子避震器,減少膝關節面軟骨的受力及磨損。不過,當初發生車禍、運動傷害等意外導致破損時,絕大情況是可經由關節鏡手術行縫合修補或碎片移除。
但如破損範圍過大,超過原本2/3大小,且程度過於粉碎而無法修補縫時,此時受損的半月軟骨往往會被大小腿骨夾擠於關節內造成膝關節「卡卡的」,而爲改善病人關節的疼痛,半月軟骨可能被迫行大範圍切除。少了半月軟骨的緩衝作用,患者的膝關節疼痛和關節軟骨的磨損將會持續惡化,形成所謂關節退化。
對於許多患有此病變的老年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可能是較佳選擇,但對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因運動量及工作上對膝關節的負重需求較高,在關節軟骨尚未嚴重磨損退化前,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可能會是較適當、甚至唯一的選擇。
高雄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林冠宇爲啓發國內對此項手術的認知,於2017年至美國芝加哥(美國骨科醫學會總部)參加此項手術的實體訓練。此項手術的適應症極爲嚴謹,在絕大情況下半月軟骨破裂是可行修補縫合,需做到異體移植的案例極爲少見。
所移植之異體半月軟骨爲國外(美國)專業組織銀行處理過,無菌真空包裝至臺,目前健保無給付。高雄榮總至今已完成多例此項手術,術後病患皆恢復正常,無併發症發生,成功率100%。
其中,大多數爲因運動傷害或車禍意外小於30歲之年輕人,如不施行此項手術,極大可能於中年時需接受人工關節置換來治療因半月軟骨嚴重缺損所導致的關節退化病變。
林冠宇指出,捐贈者與受捐者所需之半月軟骨須先行大小配對,經特殊消毒處理後方可植入膝關節內代替嚴重受損之半月板。移植手術可分兩種方式進行。
一來,以關節切開方式植入含骨橋之異體半月軟骨。此方式因整體移植物較大(異體半月軟骨附著於一長條塊狀脛骨平臺骨),所需之傷口較大,因而術後傷口疼痛較久。
且此方式於植入前須先於受捐者之脛骨平臺鑿出與植入之骨橋一樣大小的骨槽後,再將其敲推入關節內,此過程常因大小不一而造成骨橋意外斷裂的術中併發症。此手術方式的優點爲因傷口大,植入時手術視野較佳,且因植入體爲一長條骨塊,故術後骨牀融合時間較快。
二來,以微創關節鏡手術方式移植異體半月軟骨。此方式因所植入之半月軟骨不帶骨橋,僅含帶一小塊骨塞於其前後根部,故可全程以微創的方式於關節鏡下執行,優點爲傷口及術後疼痛度較小、恢復及住院時間較短,且因含帶小塊骨塊,故也可達到與骨牀提早融合的優點。
另因不帶骨橋,不需於患者脛骨平臺先行鑿槽,因而減少術中併發症的發生。但此方式全程於關節鏡下進行,手術視野不如關節切開術之大,因此對主刀者手術技巧成熟度的需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