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什麼情緒,孩子什麼命
抖音上有段“小女孩發飆”的視頻,引來無數圍觀:
一個女孩上學快遲到了,急得都哭了出來,她特着急地讓媽媽送一下自己;
但媽媽卻在一面不停指責她,一面舉着手機錄下孩子的“糗樣”。
女孩瞬間破防,她不停地用力跺着腳,對着媽媽奮力嘶吼:“送我!送-我!”
那無助而崩潰的模樣,讓無數網友都忍不住吐槽:
確實,這位媽媽不但沒有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支持,還站在她的對立面指責嘲諷;
任由她陷入又急又怕還孤立無援的境地,孩子情緒崩潰也就不足爲怪了。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說的是每一個行爲失控的孩子背後,大都有着被忽略的需求,或被壓抑的情緒。
很多家長經常吐槽孩子“一點就着”“脾氣大”,卻不知道那些情緒穩定的孩子,其實都是被父母愛出來的。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暴脾氣小孩”。
他們的情緒通常特別不穩定,一遇上事情,就喜歡大哭大鬧或暴跳如雷。
而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他們大都有着特別相似的家庭環境。
曾有個男孩憤怒的哭訴,刷爆了網絡:
這個男孩聲淚俱下的控訴中,是不是藏着無數父母的影子?
很多家長哪怕是在孩子考了99分時,都不會給孩子一句暖心的誇讚和鼓勵;
而是眼睛死死盯着那丟掉的一分,去指責,去質問。
而當一個孩子的生活失去了所有正向激勵,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否定與指責,他又怎麼可能擁有穩定的情緒?
如果說習慣性指責是孩子暴脾氣的根源,那習慣性忽略,就是引爆孩子怒火的“導火索”。
微博上有個媽媽說,十多歲的女兒每次和自己說話都像吵架,讓人特別傷心。
但當她向大家分享和女兒的溝通細節之後,無數網友都在心疼這個女兒:
女兒說:“最近壓力好大,好想放鬆一下!”
媽媽一聽立馬回懟:“快升學了,誰會沒有壓力?”
當女兒再次告訴媽媽,醫生檢測出自己有輕度抑鬱,需要休息;
媽媽卻淡淡地回覆:再堅持一下,多鍛鍊身體就好了。
女兒一聽就暴怒了:“你是傻子嗎?聽不懂人話是吧!”
“我只是想要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她一邊用力嘶吼,一邊嚎啕大哭起來。
你看,很多孩子之所以會“一點就着”,其實只是因爲他的心裡早已積壓了太多的委屈、失望與憤怒。
作家鄭淵潔說:“孩子不行,說穿了就是大人自己不行。”
話雖然特別尖刻,但卻說透了親子教育的殘酷真相:
孩子的每一個異常行爲和情緒背後,往往都直接反映了家長的教養方式和自身素質。
生活中的大部分父母,都會在上班的緊張氛圍和一地雞零狗碎的家務中反覆切換;生活的重壓,難免會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波及孩子。
而要培養情緒穩定的孩子,一定離不開情緒穩定的父母。
所以,當我們感覺特別焦慮狂躁時,一定要學會及時給自己解壓,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
只有父母有了鬆弛感,孩子纔可能做到情緒穩定。
教育家愛爾維修說:“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爲不平凡的人。”
網上有一段獲得193萬網友怒讚的視頻,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解。
視頻中的女孩一不小心,手上的小提琴“哐當”一聲,重重摔在了地上。
“完蛋了!”她連忙撿起小提琴,一邊惶恐地奔向媽媽,一邊難過地哭出了聲。
媽媽馬上拍着女兒的後背安慰:“沒事,咱們想辦法解決,爸爸在給你修呢。”
女兒一臉沮喪地問:“要是修不好咋辦?”
媽媽一邊撫摸着女兒的頭,一邊回答:“修不好就只能換了,你還有多少私房錢?”
女兒輕聲說還有兩三千,旁邊的弟弟馬上接口:“我贊助20元。”
正在廚房炒菜的爺爺也立刻迴應:“我贊助2000!”。
整個過程沒有指責,沒有憤怒,更沒有打罵,只有理解、共情與一起解決問題的淡然。
無數網友看到這一幕,都忍不住破了大防: “原來摔壞了東西,也是可以不用捱罵的!”
在這樣鬆弛的氛圍中,家裡的兩個孩子也都養成了處變不驚的沉穩性格。
有一次,媽媽和爸爸不小心把姐弟倆拼好的一座城堡全都弄散了。
看着滿地狼藉,媽媽連連道歉,弟弟卻說:“幸好這裡還有一座房子沒損壞。”
媽媽驚訝地問:“你們都不生氣嗎?”
弟弟淡然地回答:“不生氣啊,你們又不是故意的。”
然後弟弟補了一句:“媽,提個建議啊,你倆以後能不能穩重一點?”
全家人又在哈哈大笑中結束了這場“突發事故”。
這對父母用自己的包容與愛,養育出了一對情緒內核超級穩定的孩子,讓這個小家庭變成了一個“愛的流動閉環”。
有人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可以完美映射出一個家庭的成色和底蘊。
確實,縱觀那些性格溫潤的孩子,大都是在平和安寧不內耗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而那些情緒穩定的孩子背後,往往都少不了“允許犯錯”的鬆弛感,以及家人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原因無它,因爲只有被愛深深滋養的孩子,才能做到真正的情緒穩定。
生活中,孩子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刻,這時候,父母到底該怎麼做?
網上有位媽媽的處理方式,就堪稱教科書級別:
她先是靜靜地看着孩子大哭大鬧,既不責罵,也不安慰;
等他情緒平復一些後才問:“你是受了多大的委屈,要鬧成這樣?”
兒子一邊抽泣一邊說:“爸爸不給我打開積木。”
媽媽又問:“那你發這麼大脾氣,積木打開了嗎?”
男孩搖了搖頭。媽媽接着問他:“那你發脾氣的意義在哪裡呢?”
隨後媽媽嚴肅地告訴男孩:
看到兒子有些羞愧,媽媽張開雙手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可以看到,整個過程媽媽的處理都是有條不紊:
先等兒子情緒平復,再告訴他哭鬧解決不了問題;
接着教給他正確的表達方式,最後用擁抱來安撫孩子。
這位媽媽無疑給我們上了最生動的一堂親子教育課:
那就是“沒有永遠暴脾氣的孩子,只有不懂疏導情緒的父母。”
那在生活中,到底怎樣才能養出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呢?
我們不妨試試常說這3句話:
1. 你現在一定很難過(生氣)吧?其實我也是。
這句話一說出來,很多孩子的情緒通常都會平復一半。
因爲他不但知道,爸媽看見並理解了自己的情緒,他們還會像自己一樣難過,讓孩子在感覺被接納的同時,也學會了換位思考。
2. 你想要媽媽(爸爸)怎麼幫你?
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是因爲我們總是忽略他的感受和需求;
引導他說出自己的需要,再弄清楚他需要什麼幫助,孩子的負面情緒大都會煙消雲散。
3. 現在,我們一起來解決你的問題。
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會讓孩子在父母幫助和託底中,感受到強大的安全感,這也是讓他情緒穩定最有力的支撐。
有人說,如果孩子是花朵,那家庭就是土壤,花朵出了問題,通常是土壤出了問題。
確實,孩子往往是我們最完整的投射,而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菜根譚》中有句話:“性燥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他的人生之路往往會比別人走得更加順遂。
而一個孩子的情緒是否穩定,根源其實在於家庭。
就如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所說:“家庭就是孩子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當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豁達寬容,處處都有愛的流動;
孩子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習得沉穩的處世方式與平和的性格。
一個和諧安寧的家庭氛圍,就是孩子情緒穩定的壓艙石;
而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就是維持孩子穩定情緒最長久的精神源泉。
十點讀書開視頻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頻裡學知識
歡迎點贊關注
本期解讀:王安石《泊船瓜洲》
作者 | 陌菲, 7 年一線期刊作者、 全網流量 300 萬 + 爆文作者, 公衆號:陌菲聊寫作
主播 | 一凡,電臺主持人。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