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迴路轉? 多輪博弈歐盟或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我們正在繼續與中方就電動汽車進行談判,接近與中國達成取消關稅的決定。我們即將達成協議:中國可以承諾在歐盟至少以最低價格提供電動汽車。”
路透社11月23日報道,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Bernd Lange)在接受德國電視臺(N-TV)採訪中透露。
對於歐盟態度的變化,法國標緻雪鐵龍前研發工程師、淺覺深知諮詢公司創始人陸盛贇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用歐洲的市場來換中國的技術,很可能是歐盟此次轉變態度的原因,最近幾週中歐雙方的談判集中在‘價格承諾’上。”
“目前,歐洲車企並沒有提供給市場和消費者‘具有性價比的、可持續的’新能源移動出行解決方案。而這一點,中國車企做到了,歐洲汽車業需要中國車企帶來的‘鮎魚效應’。”陸盛贇表示。
不過,貝恩德仍聲稱:“這些關稅是所謂‘反補貼稅’,而非懲罰性關稅,旨在消除‘不公平競爭’。”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發布數據,“1—10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528萬臺,出口增速25%。其中,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量172萬臺,同比增長15%。”
今年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已結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並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徵收爲期五年的最終關稅。其中,將對已經配合抽樣調查的比亞迪、吉利和上汽分別加徵17.0%、18.8%和35.3%的關稅。對特斯拉在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加徵7.8%的關稅。
此外,還將對配合歐盟調查但尚未被抽樣調查的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加徵20.7%的關稅;對其他不配合調查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加徵35.3%的關稅。
“不認同、不接受。”10月30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多次指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合規之處,是以‘公平競爭’爲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
阻斷中國向歐洲出口電動汽車並不是歐盟的本意。陸盛贇指出:“歐盟希望來自國外的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能夠幫助它們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即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5%。”
儘管10月30日發佈關稅終裁結果,但中歐磋商並未停止,11月9日,商務部發布消息,11月2日—7日,中歐技術團隊在北京進行了5輪磋商,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價格承諾方案的具體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
陸盛贇認爲,除了希望中國車企以最低的價格銷售電動車,平衡競爭,吸引中國車企赴歐投資也是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重要目的。“已經有中國汽車製造商考慮在歐洲製造汽車,以避免關稅帶來的高成本。”
記者關注到,在10月16日舉辦的 “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匈牙利國家銀行副行長喬鮑·坎德拉齊(Csaba Kandrács)分享:“比亞迪決定在匈牙利塞格德投資建設新工廠,這一歷史性的投資令人振奮,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宣佈將在匈牙利建設一座價值73.4億歐元的電池廠。”
(編輯:張碩 審覈:童海華.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