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證券蘆哲:中國式現代化藍圖指明金融領域改革方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爲2029年和2035年的中長期發展提供了綱領性指導。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決定》進一步推進改革深化,着眼“改革、創新、人民”三大主線,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聚焦科技創新、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多個角度全面部署,指明金融領域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有助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和金融體制正在經歷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蘆哲指出,要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就如證監會傳達學習全會精神時指出,解決制約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和適配性,完善強監管、嚴監管的制度機制,推動新“國九條”落實落地,強化多層次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新質生產力”作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應對之策,將培育資本市場新的投資機會和增長點,醞釀中長期股市增長動能,提振資金的中長期風險偏好。

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方面,人民銀行傳達學習全會精神時指出,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穩健性,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蘆哲表示,2018年至今,貨幣政策始終處於匹配經濟增長的跨週期和逆週期相結合的角度,適時降息和降准以呵護中長期經濟發展,二季度以來,經濟增長邊際轉弱,客觀上也要求利率和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適時適度加力,而從金融體系中長期發展來看,優化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佔比更是金融體制改革的發展重心,債券市場融資將是增強金融資源供給與現代化產業體系適配性的重要紐帶。

蘆哲強調,高質量發展和安全性運行相結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處置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意味着金融監管將更加註重風險的早期識別、預警和處置,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是新產業、新業態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障,通過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平衡和協調新舊動能之間的發展關係,確保創新活動規範穩健發展,只有在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中,經濟和社會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避免金融資源的浪費或過度消耗。金融作爲國民經濟的血脈,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全局性的影響。通過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高效和開放,能夠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