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醫院衝量稀釋健保點值 石崇良:分區總額制明年上路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前往彰化員林視察中部地區居家醫療,宣佈明年將施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劃」。記者李樹人/攝影

醫院健保總額分配、支付重大變革,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表示,「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劃」將於明年上路。未來將以醫院每年成長率作爲基準,若隔年成長率低於基準,健保點值保障每點一元,但若超過基準,經排除居家醫療、急重症等剛性需求,超出基準採三階段「折付」,促使醫院門診減量。

醫療服務需求增加,造成分配給醫院、醫事人員的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常要求補點值。石崇良說,過去爲達到分級醫療、門診減量措施,要求各醫院每年降低門診量2%,此舉對偏鄉、山地的醫院不公平。石崇良今天前往彰化員林視察中部地區居家醫療,進而宣佈「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劃」。

石崇良說,以南區來說,若以明年健保總額高推估成長率爲5.5%,該區醫院總額就以今年爲基期,明年會多給予5.5%的成長費用,超過5.5%的成長點值,將採分階固定給付模式,共分爲四階從每點0.75元、0.5元、0.2元、0元逐步降低,屬於過度成長部分則不給付,此爲斷頭模式;臺北區計算方式爲取得總額後,每季平均分配,各醫院多申報成長費用再按比率平均分攤扣除,此爲攤扣制度。

石崇良解釋,這兩種方式造就不同醫院經營模式,南區採「斷頭制」給付,讓醫院不敢衝量,因衝量過頭不予給付,醫院會「血本無歸」;臺北區醫院則爲大家平均分配,類似「大家吃大鍋飯」概念,即便衝量讓點值下降,但還是可以領的比較多,因此必須重新檢討。

健保署統計發現,112年全國醫院門診就醫人數較108年新冠疫情前成長2.3%,就醫次數增9.3%,健保申報點數成長18.6%,每個人使用健保資源是增加的;然而臺北區的醫院就醫人數成長0.8%,就醫次數增加6.8%,健保申報點數大增19%,反觀南區的醫院就醫人數成長2.1%,就醫次數增8.1%,健保申報點數成長11.8%,可見各區醫院就醫人數、件數、申報點值落差很大。

爲讓健保給付制度、民衆就醫權益更爲公平,考慮城鄉資源落差,降低偏鄉、山地等醫院的排擠效應,石崇良指出,將不再執著於齊頭式的減量。以中區來說,健保總額給予臺中、彰化、南投各地醫院,但各地醫療資源不同,執著於健保點值每點一元「真的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石崇良說,明年醫院總額增加370億元,須好好分配,而規畫分區總額合理成長管理比照南區給付模式,但不是斷頭制,也不是攤扣制,「而是給每一個醫院,一個自己的總額」,目前除了臺北區外,其他各區各醫院達成共識,預計新制明年第一季上路,並按去年同一季的成長率予以統計、支付,各區醫院依討論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給付點值,期盼與臺北區醫院討論後,於明年第二季上路。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表示,「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劃」將於明年上路。圖/健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