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寫真】彭怡平/從高中畢業會考談哲學對法國人的重要性
●彭怡平 Yi-ping PONG/臺大歷史系畢業,法國巴黎索爾邦大學造型藝術所電影電視系博士,專攻劇本、紀錄片拍攝與電影藝術的研究。通曉法、日、英、德、拉丁文。《風雅堂》藝術總監。着有十餘本攝影文學及藝術專書。多次應邀在國際舉辦個展。爲文化部、國藝會、臺北市文化局獎助藝術家。從事跨領域的藝術創作,兼具藝術家、攝影家、作家、策展人、紀錄片導演等多重身份。最新代表作《這纔是法國》
一如既往,2019年6月17日的法國高中畢業會考,55萬4千名學生,無論是選擇普通科目或者技術學位的測驗,皆以哲學拉開序幕。四個小時的時間裡,學生們就道德、工作與自由等普世概念,以及時事等主題,埋首奮戰。
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的四個哲學命題
在法國,無論是古典或者原創的藝術思想評論,個人如何掌握哲學思考,進而思忖當今社會裡存在的各式各樣的意識型態,如宗教、政治、網際網路社羣以及消費主義等,成爲法國教育裡首重的課題。
今年文科會考的哲學題目爲「人是否能逃脫時間?」直探哲學中最核心的生命有限,自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即一步步邁向終點──死亡。而死亡,卻又是人類社會得以不斷更迭演變的關鍵。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之所以被接受,是因爲反對他的人都已過世。
「道德是最好的政策嗎?」 這個主題似乎很難不與義大利馬基維利的《君王論》做連結。根據馬基維利的政治理論,政治與道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政治是允許我們共同生活,而不是告訴我們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最好的政策往往與道德相反,它是務實的。
這個問題觸碰到政治與道德的衝突性,卻也突顯了西方政治自十五世紀馬基維利以後,即不再有人民與道德的存在。標榜權術與詭術。可說是鬼谷子的同路人。直到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以後,人民才重新迴歸到政治的舞臺。
相較於西方馬基維利與達爾文的物競天擇。中國的政治哲學一直以來着重在君主是否能行仁政?《尚書·皋陶謨》曰:「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此與墨家的天志,如出一轍。
針對時事而出的哲學題目爲「工作是否區隔了人們?」根據當日測試結束以後的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高中生都選擇談論「黃背心運動」。高中生分別以此運動爲例來表達金融、社會和經濟的需求是導致社會分工的主要原因。對某些人來說,這項分工是令人興奮並有經濟效益的;但對其他人而言,卻是導致他們貧窮的首因。
最後一個問題「多元文化是否阻礙了人類的團結?」此乃當代法國社會最爲棘手與切身相關的問題。法國會考透過哲學思辯──正、反、合,藉此來統整各方意見,達到尋求真理的可能。
法國人七歲即開始學習哲學
什麼叫哲學?這個詞來自古希臘語,字面意思爲「對智慧的熱愛」。法國人施行哲學教育,就是對於古希臘哲學思想以及人文主義教育的仰慕與推崇。早從小學時期,即七歲,就開始所謂的哲學思辯訓練,更讓我覺得驚訝的是,這樣的哲學課程,竟從臺灣人棄若敝屣,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弟子皆奉行的打坐開始。
位於佩澤納的賽佛協會(注一) ,以七歲至十歲的孩童爲對象。在哲學家費德列克‧雷諾瓦的循循善誘下,孩童們學習如何透過冥想及哲學思考,培養洞察力,並着重人性教育。
課堂中,費德列克‧雷諾瓦與導師們帶領孩童一起思索生命議題──生與死、愛與恐懼、尊重與暴力、希望與夢想、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等,並針對各主題進行交流與討論。孩童們被要求撰寫個人的哲學日記,使得哲學得以與孩童的人生緊密相連。透過哲學思辯,這些年僅七歲、來自不同種族、文化背景各異、社會階級也不盡然相同的男孩女孩們,共聚一堂,學習傾聽與分享不同的意見,這些孩童的率真以及表達活力,竟然遠遠超乎大人的想像。
與其學多不如學精
當今的臺灣,一如世界各國,人們身處於一個越來越混亂的世界裡。如果年輕人不曾學得破解訊息意義的思維,面對龐雜的訊息量──無論是透過網際網絡的社羣管道,或是經由傳統的傳媒管道,如報紙、雜誌、電視或廣播──經由愼密的廣告設計,進行宗教,政治,乃至消費主義等意識形態的灌輸,不但無法分辨誰輕誰重,還會因越來越多的謠言和陰謀論,透過互聯網來散播,終難避免受其影響。
因此,法國的教育莫不以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家蒙田所說的:「與其學得多,不如學得精。」爲核心主幹。此點與道家的「爲學日益、爲道日損」的精神相互呼應。旨在教導孩子們經由哲學思辨的訓練得以明心見性,進而得以區分是非,明辨善惡。臺灣教育的思考覈心卻反其道而行,以多而不精著稱。考試的目的在於成功,不在於思考人生的意義,並進而要求學生關注社會與世界的變局。
哲學人生
當法國的學童思索「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爲什麼要死?」、「愛是什麼?」並期望能夠透過哲學這些問題來幫助自己面對生命的無常,使自己面對人生將有另一番體悟。臺灣人卻標榜沒有人文精神的理工教育,只有科學的成果,卻沒有科學的過程。臺灣人追逐財富,卻不思考金錢與人生的關聯。法國人如此重視哲學思維以及注重冥想,從某一方面來說,是中華傳統文化裡傳統人文精神價值的再現;只可惜,我們當成垃圾,卻被法國人當成寶貝。面對世界日益複雜的變局,恐怕一個沒有中心思想與人文精神的民族,將更難以因應詭譎的變局。
注一:賽佛基金會(Savoir Être et Vivre Ensemble, SEVE),由哲學家費德列克‧雷諾瓦創辦,旨在將他的工作室的理念實踐傳播給最多的年輕人,幫助年輕人培養洞察力,並得以於成長的過程中避免物化,失去批判的能力。
熱門文章》
►爲什麼法國人熱愛戲劇?
►看更多【彭怡平】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