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究竟有多強?真相原來如此!

實話來說,二戰時期的日軍,不管是身體素質、還是單兵作戰能力,都稱得上優秀。

據資料介紹,二戰時期日軍的平均身高是在1米55左右(當時國內軍隊士兵平均身高在1米65左右)。不過,別看日軍的個頭普遍比較矮小,但是營養跟得上啊,身體也是格外結實。

同時,二戰日軍在戰前,就普遍接受過正規、嚴苛的射擊、拼刺等軍事訓練和必備的軍事教育知識。

日軍迫擊炮陣地

在戰爭前,每個入伍的日軍新兵,每個月都要射擊訓練消耗150發步槍彈藥,300發機槍彈藥,這也無疑加大了日軍單兵射擊精度的提升。

甚至有資料介紹,在200米距離以內,日軍步槍射擊命中率普遍高達80%以上。

所以說,二戰日軍的戰鬥技巧都是比較一流的,有着精準的射擊水準和熟練的拼刺技術。

比如,在東南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日軍的戰鬥力也是不輸美英聯軍的。硫磺島一戰,美軍爲實現成功登陸奪島,即便是在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下,也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同時,二戰日軍的受文化教育程度也是比較高。自從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國內大力推行“西化”,其中就包括吃西餐、穿西服、學習西方教育制度等。

二戰日軍

當時,日本國內小學教育程度的普及率已經是百分之百,良好的教育知識也爲日軍的戰術執行、指揮等素養創造了條件。

同時,指揮台兒莊大捷的李宗仁,對於日軍也是有着十分客觀、公正的評價:日本陸軍訓練之精,戰鬥力之強,可謂是舉世罕見。

那麼,反觀當時國內的軍隊呢?

除開像87師、88師等這樣的德械中央軍,有雄厚的軍費補給,士兵身體比較壯實,接受的教育程度良好,戰鬥力也不差,才勉強可以和日本陸軍在沒有制空權的威脅下對壘較量。

但是,其他大多數國軍士兵長期營養不良,體力和忍耐力都是不盡人意的,最爲要緊的就是九成以上的士兵都是文盲,而軍官陣營裡也是良莠不齊。

十九路軍於閘北

所以說,無論是對於技術裝備的掌握,還是對於戰術的理解和配合,當時中、日兩國的軍隊都不可能處於同一條水平線。

有人這樣評價道:二戰日軍的單兵素質是絕對第一,戰術修養是準一流,而戰略統籌屬於三流。

當然,這裡指的單兵作戰能力強的日軍,泛指的是1942年之前的日軍,1942年後的日軍,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