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強化海軍力推潛艦 國軍海上作戰能力越強越有戰略影響力

劍龍潛艦發射SUT重型魚雷命中靶船。(圖/翻攝軍聞社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中、美近期在經濟外交軍事局勢上,掀起臺灣在軍事整備上的討論。其中,針對「灘岸殲敵」、「艦隊」無用論,現任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王志鵬投書中指出,臺灣不是在陸地上的重要交通據點,而是位於海上關鍵戰略島嶼,這代表臺灣的海上作戰能力越強,能發揮的戰略影響力越大。

王志鵬「灘岸殲敵與艦隊無用論的迷思」一文中指出,2021年度國防部預算編列就達3668億元新臺幣,加上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290億元,整體規模達到4534億元,佔2020年GDP的2.4%。

他認爲,總統英文8月對美智庫發表演說時,期盼未來會繼續調升,而且所有資源都必須花在刀口上。而這個「刀口」應該用於建立「不對稱」的戰力

在強化制空制海能力方面,他認爲,空軍如果能購得F-35戰機自然是最佳選項,臺灣不知要等到何時,因此購買F-16V自然是退而求其次的選項。至於海軍,除了推動各型艦艇的更新,主打潛艦國造原因就在於潛艦憑藉其先天隱匿能夠發動奇襲之特性,可以在沒有其它兵力掩護與支援下,能遂行「突襲」、「破壞」、「襲擾」與「封鎖」等任務

針對近日有好事者主張「以陸制海、以陸制空」及「艦隊無用論」等,要以大量岸置飛彈,對對岸產生「嚇阻」能力或戰力反擊。不過,他認爲,國軍戰略目標是「防禦」,而非「攻擊」,是爲了保護自己,而非「挑戰對方」。

所以,他強調,「海軍艦隊對於臺灣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臺灣不是在陸地上的重要交通據點,而是位於海上的關鍵戰略島嶼,這代表臺灣的海上作戰能力越強,能發揮的戰略影響力越大。

對照蔡英文主政下的軍事戰略,強調「臺灣將要專注海洋事務」、「海洋是臺灣最重要的出路」,大力推動「國艦國造」、「潛艦國造」,他認爲這顯示政府重視海洋發展,維護海洋權益的決心。

▼蔡英文主持「潛艦國造廠區動土典禮」。(圖/記者林銘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