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爆發 一次總體試煉
嚴防疫情擴散,北京暫停出租車、網約車、順風車出京業務。(中新社)
6月初,原本趨緩的大陸新冠疫情出現新變數,以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爲源頭,新一輪疫情正在北京多個地區傳播,並向周邊省分以及東北等地擴散。經歷爲期3個月的「武漢保衛戰」,警報又在地位最核心、最敏感的北京上空拉響,這次是檢驗大陸防疫模式、比較前後防疫成效的最佳觀察點。
北京「二次爆發」的時空背景和武漢迥異,大陸疫情防控的新型舉國體制此次可謂「有備而來」。京、漢兩地的本土感染都從菜市場開始,絕非巧合,但此次北京的防疫戰備和半年前的湖北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基於個資大數據的疫情防控網已經相當嚴密,此次北京疫調非常迅速,幾乎可以精準找到每一個可疑感染目標,然後採取進一步核酸篩檢作業。其次,經歷武漢疫情與全球大爆發後,大陸政府和民間的心理準備也較爲充分,防疫物資不再短缺,防疫知識也相當充足,半年前的恐慌不再出現。此外,大陸救治經驗豐富,從發熱門診、方艙醫院、小湯山模式,到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模式一應俱全。
儘管大陸目前都不再懼怕新一輪疫情襲來,北京的核心敏感性遠遠超過武漢,城市規模、交通體系、輻射能力也高於武漢一個等級,而據報導此次疫情的病毒毒株可能來源於歐洲,是經過變異、更具有傳染力的「2.0版新冠」,因此,應對已經出現的「二次爆發」,纔是考驗大陸防疫工作見真章的關鍵時刻。
第一,半年前武漢因「醫療擠兌」造成的衛生體系瀕臨崩潰,想必不可能在北京重現,但面對日益狡猾、不斷進化的病毒變種,是否將「羣體免疫」納入政策考量範圍,是大陸官方需要認真面對的議題。衆所周知,武漢當初之所以「慘」,就是因爲人們對新病毒瞭解很少,再加上基層治理積累的弊病爆發,點燃大面積爆發的引信。目前大陸防疫的軟硬體資源都相當充裕,再加上「聯防聯控」體系的指導,北京此次爆發落實「四早」要求,在爆發初期就得以精準追蹤和控制,故近期北京病例雖然猛增,但重症率很低,這就是防疫進步的重要表徵。
但是,隨着病毒不斷變種,再加上全球爆發後,各國防控力度不一,出現「堰塞湖效應」,病毒透過人員、物資流動的傳染可謂防不勝防,故大陸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考驗纔剛剛開始,類似北京的社區感染,今後是否在上海、廣州、深圳出現?理論上都有可能。不過,同樣需注意到,病毒傳染力和致命性一般成反比,在疫苗尚未問世的狀態下,低致命性的病毒傳播可能真的出現「流感化」特徵。既然如此,在精準防治基礎上的「羣體免疫」,應該是可以討論的議題。
第二,北京「二次爆發」對大陸能否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又將是一次大考。畢竟4月以來,隨着大陸各省市疫情穩定向好,除了「外防輸入」這根弦不放鬆外,各地都適度放寬了管制措施,復產復學,刺激消費。不可否認,此輪爆發對北京以外的地方政府壓力更大,相較於春節前後的封城屬於「硬手段」,大陸行政體制優勢得以體現,此時的防疫必須兼顧經濟社會發展,地方政府、基層治理是否還是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對各地來說都算是不小的考驗。(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