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小鵬汽車何小鵬|智慧出行,讓未來照進現實

行業電動化向智能化加速遷徙的時點,就是小鵬的拐點。

導語:1881年,法國人古斯塔夫·特魯夫(Gustave Trouve)組裝了第一輛電動汽車。他發明了用可充電鉛酸電池作爲能源的電動汽車,與現在電動汽車的工作原理較爲相似。

不過,這一次關於電動車的嘗試並沒有完全準備好。由於電池技術的限制,電動車的速度和續航問題日益凸顯,最終被無情拋棄。

一百多年以後的21世紀,智能電動汽車重回市場。“自主在崛起,新勢力在進階,科技在飛躍”,這場關於汽車行業的狂歡,正在顛覆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啓屬於他們的時代主場。

整理 | 機器之能

來源 | 騰訊青騰《一問》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5年,是中國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設計及製造商。小鵬在定位、產品、品牌、渠道四大戰略上,均面向最廣大、最主流的市場,想象空間廣闊但競爭亦最爲激烈。

智能化是小鵬的傳統優勢項目和核心戰略方向,也是公司正在不斷夯實的技術壁壘。

9月17日起,小鵬汽車的城市NGP(智能導航輔助駕駛)開始在廣州試點,一個月後又“全量推送”。這意味着所有小鵬P5車型用戶都可以在廣州的高速、快速路、城市的普通道路等場景使用NGP。

城市NGP的落地,意味着小鵬汽車成爲首個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在城市場景中量產落地的汽車品牌。在小鵬汽車的認知裡,這是智能駕駛下半場的開啓。

除了智能駕駛,小鵬汽車也在科技日上帶來了智能語音交互的新進展——全場景語音2.0體系,這體現出小鵬汽車在智能座艙領域的思考和突破。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着電動車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從電動化向智能化遷移,小鵬也將迎來發展的大拐點。

不可忽視的是,當前電動化變革還未完成,在消費決策中的重要性優先於智能化。雖然在智能駕駛上不斷投入,被小鵬汽車內部稱爲“難而正確的事”。但做正確的事需要時間,遠水難救近火:技術怎麼應用,產品怎麼規劃和宣傳,外部的用戶和內部的員工怎麼溝通連接?從技術、到產品,再到人,小鵬汽車需要一一重新組合。

11月1日,小鵬汽車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開始正式生效。內部郵件顯示,此次調整是爲了更好地推動以“客戶導向”爲主,兼顧市場和技術導向,有序解決管理和流程問題,確保組織高效運轉。

何小鵬曾說:“做汽車的每一天都會焦慮,特別是在現在這麼卷的市場上。”但他也認爲,“我們看到很多問題,我們知道怎麼去改。最怕的是你沒看到問題,或者說你看到未來是黑暗的。”

在青騰《一問》第一期訪談節目中,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接受了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青騰教務長楊國安的訪談。在對話中,何小鵬對行業前景、公司運營、組織架構和產品策略等關鍵問題進行反思和探討。

*以下是採訪實錄,經機器之能整理。*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

01 對於未來出行的想象

楊國安(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騰訊青騰教務長):你預測十年內人類的生活會發生哪些變化?

何小鵬:我相信中國的科技變化,10年裡面我覺得肯定可以做到,大部分汽車開始變成無人駕駛,少部分汽車可以開始飛。雖然未來10年出地球還是有點難度,但是能夠讓你更方便在一個市,或者一個省,或者在一個更大的區域能夠快速的出行,這可行性是非常之高。

楊國安:未來城市交通,核心交通工具還會是汽車嗎?

何小鵬:我覺得還是汽車或者無人駕駛的汽車爲主,飛行汽車會很少。飛行汽車最大的問題在於噪音,如果我們有一天真的有反重力引擎,那麼我們相信汽車在城市裡面飛會很簡單,但是如果是用這種螺旋槳,或者正在研發的電航道的體系,它一定有噪音。

楊國安:在你的構想裡面,人類的未來出行會長成什麼的樣子,跟現在最主要的差別在哪裡?

何小鵬:我覺得10年左右,一定會經過從“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的這個過程。過十幾年,可能已經不用考駕照了。在20年前,中國大部分人沒開過汽車,所以科技的進步有時候真的會讓我們完全不敢想象今天的事情。

現在平均開車假設120公里最高,未來能不能再提高一倍?從200多公里至500公里,那你的世界會完全不同。出行跟效率強相關,效率不同,你居住的地方不同,你去到的地方不同,你見到的世界不同。

楊國安:用蘋果手機智能化做一個類比的話,你覺得現在車智能化的程度是什麼程度?

何小鵬:如果這樣來比的話,我覺得小鵬G9相當於iPhone4。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千元機,就是中國的千元智能手機,幫助中國智能化做到更快。手機的更新比較快,平均每12個月到18個月會換一部手機;汽車的更新比較久,可能四年到六年纔會更新一部汽車。

楊國安:如何才能夠實現到你剛纔講的這個構想?

何小鵬:從小鵬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先把車做好,然後把車的想象力做出來。當車能夠解決大部分的時候,路跟雲就一定會有新的解決方案,能夠讓這些車更好了。

作爲一個技術人員,想法往往都會比較樂觀。2023年到2026年,我認爲它是無人駕駛的前夜,就是高等級的智能輔助駕駛。2025年開始再往後幾年,也許會出現很多受限區域無人駕駛,代表着某一些區域在比較安全可管控的情況下,可以出現無人駕駛。

再過幾年之後,積累了足夠的數據,足夠的信任度,當雲和路開始管理汽車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無人駕駛汽車。今天大部分都不是無人駕駛。我覺得要實現無人駕駛,需要同時具備很安全、全範圍、全場景、可控成本這四個組合。

王蘭(騰訊青騰總經理騰訊生態合作部總經理):車路協同現在到了哪個階段?它的下一個階段是什麼?

鍾翔平(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一直是兩個維度並行發展的。單車智能首先是極爲重要的,甚至有一定領先,因爲它足夠閉環,在單個企業體裡面就可控的。所以它的發展速度、迭代速度非常快。車路協同對環境的要求會更高。

王蘭:目前路上可以數字化的元素有哪些?

鍾翔平:首先對整個道路完全的高精度地圖化。路邊可以具有更多的傳感器。現在這個時代,大家能看到的形態是攝像頭,(它)只是用來偏“看”,未來當更多的傳感器被應用的時候,包括雷達,無論是霧天、雨天還是夜晚,都可以充分感知到每一個行駛的單元。

然後在一個新的孿生世界裡面,也有一條數字化的路,完全擬合現實所有車輛的狀態、車輛行進的位置。

左:王蘭騰訊青騰總經理騰訊生態合作部總經理

右:鍾翔平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

從全國或者是更大範圍看的話,要實現智慧出行並不是缺一個車企,也不是缺一一個單獨的服務商。它缺的是一張網,缺的是一個整體的基礎設施的提供方。所以騰訊的角色是站在了後面,站在衆多的車企出行服務商,交通運營方,站在他們的後面。

02 小鵬的創業發展

楊國安: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對未來出行這個領域有比較認真的思考?

何小鵬:2013年剛剛開始有思考。那個時候,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火如荼。我們看到了一些變化,在世界範圍內,汽車開始進行初步的電動化。還有一些公司在考慮一些更輕便、安全的電動飛行器。我們也看到機器人的雛形在美國、歐洲、中國都開始出現了。我們覺得汽車,甚至到汽車更往上的深度出行,都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最終讓我真正仔細思考這個事情的時候,的確是我兒子出生的那一天。因爲最怕的是他長大之後問他媽,這個爸爸幹什麼?投資對於小朋友來說,他並沒有強烈的感知,對於一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他們會感興趣更多。

楊國安:當時看了什麼機遇?是技術成熟帶來的機會,還是用戶需求帶來的機會?

何小鵬:大部分的商業邏輯是從用戶有需求,商業有解決方案,產品能滿足,技術能支撐這四個維度推導的。但對於一個全新的領域,剛開始的時候用戶是不會有這個需求的,所以需要進行原來的商業邏輯,就是技術能不能成熟,產品能不能可靠,商業能不能有切入的角度,它不是代表商業化很好的平臺,然後用戶會不會有熱情。在獲得原始的用戶的熱情之後,再把商業邏輯反推回來,形成一個個循環。

楊國安:在小鵬發展過程裡面,有沒有一些重要的戰略決策?

何小鵬:很多朋友都覺得我們的智能化做得很好,那是在2014年剛創業的時候就定下來了。我們一直認爲,電動化只是汽車的一個能源的變革,真正要想顛覆性這個行業,還是靠智能化。所以在那個時候我們做了很多智能上的佈局,這是小鵬走到今天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楊國安: 2020年,你們曾經對混動有過搖擺,最終還是堅持做純電,爲什麼有這個思考?

何小鵬:我們看到一個變化,純電能不能成功,來自於單位續航的綜合成本跟方便率。純電,某種角度跟汽油是競爭的,比如說油價越來越下降,電價越來上漲,電池成本上漲,沒有地方充電,那電動汽車競爭力肯定會下降,所以它是一個綜合的使用成本。我們覺得,也許混動汽車在這方面還有幾年是用戶非常需要的。

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是,很多汽油車的車主,他們已經開始覺得新能源是未來,但他們還是很擔心,就是說萬一我的車出去遠門了,我該怎麼辦?所以他們買了第一臺車,很多是一個混動,用了一兩年後,發現原來充電是比較方便的,原來里程焦慮是沒有那麼誇張的,可能第二臺車就去買一個純電汽車。

楊國安:從自動駕駛採取的技術路線來看,你們是用多傳感器的融合來做自動駕駛,和特斯拉不太一樣。能不能談下背後的邏輯?

何小鵬:小鵬走的路線比較特殊。我們是以視覺爲核心,融合激光雷達的組合。但是在這個領域裡做得比較高階的都是以激光雷達爲核心,融合視覺。誰爲主,誰爲輔,這是非常重要的。視覺就好比是人類的眼睛,嘗試去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交通規則。我們考慮的就是在各種異常的環境下,我們都要能夠安全的冗餘,所以我們才把激光雷達放上去。但是又不以激光雷達爲核心。

激光雷達最主要的是景深。它告訴車的中樞,我們叫AIU計算單元,說前面有個靜止的物體多大,有99.9%的概率要停車或者繞行;視覺可能告訴這個中央大腦,前面沒有這個東西,或者有這個概率是20%,那就代表視覺錯了,需要通過訓練去提高準確率,起碼提高到99%。

楊國安:你們曾經也是個主打是三電一屏,後來才迭代爲智能化,這個改變當時是怎麼判斷的?

何小鵬:你可以把智能電動汽車這六個字可以分爲三個詞,智能化、電動化跟汽車,但是汽車肯定是佔百分之六七十的,動力佔30%,智能化最開始只佔10%,但是也許將來的無人駕駛汽車可能智能化佔了50%。三電現在我們也是一樣關注的。在汽車領域裡面,我們更多的是希望跟傳統、成熟、高品質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去來把這個事情做好。

楊國安:對於小鵬汽車的產品矩陣是怎麼規劃的?

何小鵬:從價格定位上,目前主要是在15到30萬之間。未來,我們會向20到50萬之間傾斜,在這個區間把車做好、做智能。我們的車相比較同檔次的車要貴,因爲我們智能化強、配置要高。

楊國安:在造車的新勢力裡面,小鵬區別於其他友商的特點是什麼?

何小鵬:我覺得最主要是智能化。最開始我們只是非常簡單地想把自動泊車做好。很多車在很多年前都有自動泊車,但是我們發現基本上沒有人用,因爲以前要想把一個車泊進去,需要按照它的技術規範,非常難用。我們對這個技術做了很多變化,很簡單就可以用。我們在一個比較安全、比較低速的場景把智能化做好,打出來了一定的知名度,然後再把它往高速、城市、全場景一步一步走進去。

楊國安:二次創業五年以來,你遇到最主要的挑戰是什麼?

何小鵬:心累。製造行業真的是很苦。它的每一個環節的變更,都可能會產生很多環節的變更。然後你又很難用一個系統去把它全部全自動的做出來,各種各樣的變更,實際上挺多心累的事情。

當你做車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一個環節你都會累。賣得好,怕供應鏈有問題;供應鏈解決了,怕產能有問題;產能之後物流也有問題,交付又有問題,各種各樣的情況。

楊國安:在二次創業之後,你在哪一方面認知有比較大的改變?

何小鵬:每一個人都是在不斷提高自己的一個過程。所以我總結說有高度的廣度跟有高度的深度。比如說你原來在一個山裡面,你打口井往這個山的裡面去看,你看到這一個小區域的深度。但你如果在山頂看,是兩種深度,所以在有高度的情況下,重新總結廣度跟深度,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03 組織管理的實踐

楊國安:在組織管理方面,因爲公司的快速成長,有沒有出現一些新的要求、新的需求?

何小鵬:那太多了,我們現在內部所解決的問題就是很多都是管理問題。就是最開始這個思考邏輯是從技術能不能做得到?產品能不能做得好?商品再去該怎麼賣?那現在就變過來了,你的整個的產品邏輯就會變化。原來一下做精品,現在開始在平臺化下如何做多品,有非常多的體系。這些都是我們要重新學習,並且不斷要做好的事情。像我們這樣一家創業企業願意去學,願意去改變,我覺得花個一到兩年的時間,很多的東西都可以改好。

楊國安:這麼龐大的技術團隊,爲什麼沒有CTO這個角色?

何小鵬:好問題,說實話最核心的原因是在最開始,我們看到智能汽車,它的跨度太豐富了,我們好像沒找到一個人可以cover這個CTO。我們今天在智能化、動力化跟汽車這三個技術有三個老大,但是他們之間怎麼去拉通?在這條線我覺得將來我們還需要去增強。

楊國安:小鵬汽車的企業文化強調創業者的精神,志同道合、分享成功,爲什麼?

何小鵬:當企業越來越大的時候,你需要文化,需要有各種看起來虛,但是真正實際的行動把它部署下去。簡單高效、志同道合、分享成功是我原來在做UC瀏覽器的文化,我覺得這個文化非常重要。但是在我的汽車公司,我把品質,把尊重,把正直再融合進來,我希望從不同的角度對於員工進行一個最基礎的考覈。

楊國安:未來智慧出行,哪些國家會佔主導地位?

何小鵬:我覺得是中國跟美國,硬件供應鏈跟軟件供應鏈都足夠齊全。我們真的是蠻相信中國有機會把這個事情做好,當然我也有一些擔心,最怕的就是,中國做了很多的應用型的創新,基層型的創新,而沒有做到很多底層的創新,這也是一個將來的一個挑戰。

我們希望當我們越大的時候,越做更底層的事情,那我們今天還是創業的一到二階段,所以我們更多的是在一些包括軟件、應用上的創新,以及開始來介入到一些結構性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