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表演有爭議 我們該怎樣與動物接觸才叫有愛?
贊成、反對的聲音參差不齊
之前,由於虎鯨多次傷人並致人死亡事件的發生,2016年海洋世界宣佈將在2019年前逐步淘汰虎鯨表演,並終止圈養和繁殖虎鯨。近年來,隨着動物保護組織反對“動物表演”的呼聲加強,馬戲扮演也正在逐步被叫停。
人們對待“動物表演”的態度也各不一樣。之前果殼網主編花落成蝕發表了科普文章《爲什麼要反對動物表演》。熱門網絡綜藝節目《透明人》製作過一期名爲《馬戲:誰在鋼絲上行走》的視頻,視頻中的馬戲團負責人說,“馬戲未必不是一種動物保護”。
鯨魚表演
兩方對於“動物表演”的態度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支持馬戲表演者認爲,面對“拒絕動物表演”的媒體呼聲,動物園進行“動物表演”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當然知道動物保護和自由的重要性,但同時也認爲像馬戲團這種人工飼養的動物在野外其實並不具備生存能力,那麼馬戲的存在,未必不是一種對它們的保護。而且,人和動物之間的關係是在變化的,馬戲團是實現動物自由的一個過程。
除了那些認爲可以更好的保護動物之外,還有一些支持馬戲表演者認爲,馬戲表演還可以讓小朋友們更好的認識小動物,有寓教於樂的作用。
而反方果殼網主編花落成蝕則認爲,首先,野生動物野性難馴,又缺少對人類的依從性,所學的“節目”又常常違背各自的天性,因此需要更多的強化訓練。於是乎,我們就常常看到那些殘忍異常的訓練過程。
其次,在現代保護生物學之中,我們認識到,保護一種生物不止是保護它不消失,而是要保證它賴以生存的環境與生態系統的永存。而保護生態系統就是保護人類文明的物質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只把一羣老虎、獅子養在馬戲團裡,它們幾無可能返回自然,也無法通過飼養來保護它們棲息的環境,這是毫無保護意義的。
最後,所謂的動物表演能讓觀衆瞭解動物熱愛自然更是無稽之談,馬戲團裡的動物種類其實並不多,我們無法通過它來了解自然的多樣性,這些動物展現的也都不是它們在自然環境中的自然行爲,而是人爲扭曲之後公認取樂的窘態,何以讓人瞭解這種動物,這簡直就是自然教育的反面。
此前,媒體一篇名爲《告別傳統馬戲團:反對動物表演背後的現代觀念轉型》的文章認爲,動物表演在本質上傳遞的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身懷絕技”、“能模仿人類”和馴服聽話等形象,實際上背離了動物本身的野性和形象。在人和動物的關係中,動物表演展示的是人類高高在上的主宰地位,哪怕掛着“愛護動物”的標語,當我們討論動物知識的時候,我們會被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並把這種傲慢和無知的態度,內化到對待動物的行爲中去,這也是動物表演不能真正幫助人類理解和認知動物的根本原因。
通過VR也可以和動物“親密接觸”
動物園裡的動物日常生活
對於飽受期待的動物園轉型問題,該文章表示,儘管近年來,很多動物園和水族館也都在整改,然而國內很多動物園和幾十年前並沒有本質的改變,尤其在動物表演這件事的態度上,它們只能被稱爲是“前近代動物園”。
對於動物表演,國家相關部門也逐漸有了清晰表態,根據住建部最新發佈於2017年7月1日起實施的《動物園處理規範》中根本規矩要求:動物園不應該用野生動物進行扮演。
那麼,沒有了動物表演,我們還怎麼看野生動物呢?看看有些動物園是怎麼做的。
今年9月份,廣州動物園內已有二十四年前史的馬戲表演—動物行爲展示館正義關閉,遊客將再也看不到山公走鋼絲、黑猩猩打鼓、鸚鵡騎車等動物表演。取而代之的,則是動物們在自己的環境下,展示它們與生俱來的天然行爲。“現代動物園的工作內容是科普、科研,異地動物保護,我們希望引導觀衆瞭解動物在自然界的生存方式,來達到理解動物、尊重生命的目的。”廣州動物園辦公室負責人林杏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今年7月份,在西雅圖林地公園動物園,其利用虛擬現實(VR)和燈塔技術爲遊客提供一個更加身臨其境的動物園體驗。據瞭解,動物園正在新的阿薩姆犀牛保護區試驗這兩項新技術,參觀者可以戴上VR顯示頭盔體驗一個360度的全面視頻,它將展示犀牛的日常生活。而且,它是從管理員的視角出發,你可以透過VR看到犀牛的飲食和“沐浴”。目前這項技術還沒有對外開放。但是VR技術讓超越時間和距離的動物園體驗成爲可能,這或許會成爲人們未來了解動物的一種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