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扯西讀/康熙來亂之「太子壞掉啦」!
作者/馬賽克
康熙大費用周章、隆而重之的在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宣告廢黜胤礽的皇太子地位,即行拘禁。
但很快他就懊悔了。因爲他當初廢太子的重要動機之一,是要摧毀「太子集團」(他痛恨人家結黨)。然而太子被廢后,一羣飢渴窺視着未來「接班人」大位的諸皇子,卻紛紛撲上來「卡位」,反而引發更多的「準太子集團」出現,引發更激烈的接班人之爭。
此一 現象讓他重新思考「立儲之必要」。環顧諸皇子,又有誰比像當初馬政府口號所說:「已經準備好了!」的原太子胤礽更適合的人呢?
可巧,胤礽被廢后,大阿哥胤禔誤認爲時機已到,大膽奏請「願意代父皇處死廢太子」(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這種毫無兄弟友愛的想法,讓康熙十分震駭加心寒。
接着三阿哥胤祉再補一槍,告發胤禔用蒙古喇嘛施「魘鎮」(巫術、降頭之類的法術)謀害太子。康熙下令削去胤禔的郡王爵位,把他終生幽禁。
「魘鎮」之說讓康熙有了一個改變旨意的好臺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辛巳,他又以「雖被鎮魘,已漸痊可」爲藉口, 復立胤礽爲皇太子。意思是說,太子之前是「被駭」、「壞掉了」(生病),現在「修好了」,重新「開機」,所以依然讓他當太子。如此一來,是皇子爭位的問題, 從此解決了嗎?不!
把胤礽的種種錯誤歸結爲「他有病」,是康熙掩飾自己判斷力有問題的一塊「遮羞布」。但是復立胤礽爲太子,當初的問題並未有效解決,馬上,「太子黨」又回來了。
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南巡過程中有人奏報(又是小報告),胤礽跟「不正當人士」接觸,要不顧一切強行逼康熙退位,康熙聽說後大怒(「怕被兒子幹掉恐懼症」又發作了),迅速回京。
康熙五十年十月二十日,以「他有病」爲由,將握有兵權、掌管京城防務的步軍統領託合齊解職;以隆科多代之(他成了日後支持雍正接位的 「槍桿子關鍵人物」)。
託合齊被解職七天後,康熙在暢春園召見諸王、貝勒、文武大臣等,說:「諸大臣皆朕擢用之人,受恩五十年矣,其附皇太子者,意將何爲也?」(意思是「你們都是我提拔的人,受我恩惠五十年了,卻跟皇太子搞小圈圈, 想幹什麼?」)。
他逐一質問刑部尚書齊世武、兵部尚書耿額等。衆人打死都不認結黨。康熙着令把他們鎖拿候審。接着,又命令將已遭解職的步軍統領託合齊,拘禁宗人府。
翌年四月,以戶部尚書沈天生等人涉工程貪污案,經刑部審訊取供說:齊世武受賄3000兩、託合齊受賄2400兩、耿額受賄1000兩等罪名,將上述3人處死,「太子黨」 瓦解。
不安全感很重的康熙,於是決定再度廢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他巡視塞外回京當天,向諸皇子宣佈:「皇太子胤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託付此人。朕已奏聞皇太后,着將胤礽拘執看守。」
康熙活得很久,卻越來越沒耐性。從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胤礽首度被立爲大清帝國皇太子,至康煕四十七年九月初廢,時間長達33年。但從初廢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的「二立」,時間相隔纔不過半年左右。從「二立」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的「二廢」,時間相隔也不過3年多。
很多人納悶:胤礽第一度被廢后,怎麼還不會學乖,重蹈覆轍又再跌倒一次?問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爲太子,有時候也是身不由己的。你對「黨」沒有興趣,「黨」卻對你很有興趣。胤礽要變成康熙所要求的樣子,需要時間。
但康熙巳失去耐性,他二廢太子的理由之一是:「狂易之疾,仍然未除」。意思是說:「還沒修好(但我不想修了)」。但是,不修,問題有解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