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之子”去世,成也賈躍亭,敗也賈躍亭

(原標題:“電影之子”去世,成也賈躍亭,敗也賈躍亭)

影視業的寒冬尚未過去,立春這天,一位“電影之子”永遠離開。

他深耕行業20餘年,成立新公司不滿一年,正是躊躇滿志之時,卻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行業震慟。

因爲賈躍亭,他成立樂視影業,達到事業巔峰,風雲際會;他的離開,也由賈躍亭送走,齎志以歿。

遺憾太多了。

01

2月3日下午13點08分,電影人張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

他的去世給行業帶來極大的震動。

張藝謀、陳思誠、王長田、李國慶等人紛紛發文表示悼念,與此同時,賈躍亭與甘薇也發文。

在張昭治喪委員會名單中,張藝謀任組長,副組長包括:賈躍亭、韓三平、任仲倫、王長田、孫喆一等11人。

賈躍亭稱,他爲電影而生,血液中流淌的全部是電影因子,他對電影的癡狂讓人敬仰。大洋彼岸的賈躍亭未曾想到,他和他的老朋友張昭,最終是以這樣的方式“告別”。

或許,賈躍亭覺得,當初走得“匆忙”,告別就“用力”吧。

不得不承認,“伯樂”賈躍亭是將張昭事業推至頂峰的男人。

2011年,在亮馬橋的崑崙飯店,張昭與賈躍亭相見恨晚,互聯網生態和“中國版迪士尼”的想法成爲樂視影業的基因。

樂視影業成立於2011年,由時任光線影業總裁張昭創立。最初幾年,樂視影業發展得順風順水。據悉,2012年,樂視影業出品併發行了6部影片,市場份額位列五大民營公司第四位。

2016年,樂視影業發行了11部影片,票房均過億元。其中,《盜墓筆記》和《長城》票房超過了10億元。

在樂視快速發展的最初幾年,樂視影業輸出的系列影片,包括《小時代》系列、《熊出沒》系列均保持着穩定的票房收入,成爲整個樂視生態中能夠保持持續盈利的重要資金來源。

樂視影業也吸引了包括孫紅雷、黃曉明、劉濤、秦嵐、賈乃亮等諸多藝人在內的明星股東,成爲樂視生態中無出其右的優質資產。

在張昭加入樂視體系時,賈躍亭曾向張昭承諾,樂視影業未來會獨立上市,這也是張昭夢寐以求的結局。

但張昭未曾想到的是,對賈躍亭而言,影業部分只是樂視生態中的一環,獨立運營的機會十分渺茫。

2016年11月,樂視的“塌方”來得猝不及防。樂視的財務狀況急轉直下,危機也傳導至樂視影業。

2017年,樂視影業估值大幅下挫,張昭稱之爲“公司創始至今的至暗時刻”。

危難之際,賈躍亭累計從樂視影業拿走了17個億。2017年一季度,由賈躍亭控股的樂視控股拖欠了樂視影視17.08億賬款,而這筆錢相當於樂視影業2016年總資產的50%和營業收入的155%。

面臨釜底抽薪的絕境,張昭選擇了堅守。他等到了融創。

2018年3月,樂視影業更名爲“樂創文娛”,更名後,張昭仍出任樂創文娛董事長、CEO。6月24日,張昭宣佈辭職,融創集團董事長孫宏斌之子孫喆一接任。

在外界看來,張昭職業化高光點在樂視影業。但又伴隨樂視跌落。

這似乎是一出悲情的守候。

02

職業生涯,像中國電影市場化某種縮影

張昭總把自己稱作“產業人”而非“電影人”。

張昭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九十年代初赴美留學攻讀電影製作碩士學位。

1996年,張昭加盟上影集團;2000年加盟過國務院新聞辦(SCIO)所轄視點傳播公司任職副總裁。

2003年,張昭加入光線傳媒,擔任藝術總監;2006年,張昭創立光線影業並任職總裁。自公司創立四年期間,光線影業出品併發行了20餘部商業電影,連續四年保持100%的增長速度。

2011年加入樂視,成立樂視影業。

2019年7月,張昭出任復星集團副總裁、影視集團CEO,但不到一年,張昭再度離開。

2020年底,58歲的張昭選擇了重新開始,創辦橘品影業,踏上新的創業之路。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他被認爲是中國電影行業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稱爲業內最懂電影的影視公司高管。

從光線影業總裁、樂視影業董事長到復星集團副總裁。一定程度上,張昭職業生涯變化,像是中國電影市場化的某種縮影。

但這種方向又與華誼等老牌影業公司不同,更外部化與產業化,曾是焦點,也邊緣過,起起伏伏。代表另一種可能。

2017年,張昭在接受《壹娛觀察》採訪時,深入闡述了對電影行業的看法。他當時就提出分衆化、場景化、互聯網化是電影行業的發展方向。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產品分衆定位。從《熊出沒3》到《高跟鞋先生》、《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爵跡》,再到《28歲未成年》、《機械師》,這些電影都有非常精準的受衆,定位越來越窄。樂視影業超過50%以上的影片都是能夠有相對精準的定位。

他認爲,在今天碎片化的時代,因爲每一個人接受到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在時間非常碎片化的情況下,他就會選擇爲“我”拍的電影。所以內容的相關性是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核心。

走過漫長職業經理人道路後,張昭選擇創業。他去了趟雲南,參觀褚時健打造的橙子園時深受觸動:“老爺子太牛了,75歲還能再創業,我現在不過才58歲,當然也可以重新開始。”

在行業深耕20餘載,從建立光線影業,首創地網推廣發行模式,搭建宣傳平臺,創立樂視影業開創互聯網電影產業時代,帶領樂視影業走出至暗時刻再到加入復星,一路走來張昭和行業的羈絆太深。

他把自己稱作“產業人”而非“電影人”,始終想要做一些推動國內電影產業向好的事情。

不料“出師未捷身先死”。

職業高低起伏、行業順境逆境,張昭從未離開電影,他將自己視作產業人,不會因內部外部的變化放棄對電影的堅守。

03

行業寒冬仍在持續

如今,影視行業的“寒冬”一直在持續。

疫情的衝擊讓各大影視公司經歷了不同以往的一年。在國內影院經歷了長達半年的停擺後,影視行業雖已在復甦,但從整年的業績來看,相當一部分影視公司難以避免虧損。

就在1月末,隨着各大影視公司2020年業績預告的出爐,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影視公司們集體交出了一份令人驚異的成績單:文投控股預虧30-35億元、華誼兄弟虧損7.85-9.8億元、中國電影虧損4.65-6.75億元……

其中,萬達電影是近期公佈2020年度業績預告的影視公司中虧損最多的。公司預計2020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61.5億-69.5億元,遠多於2019年虧損的超47億元。

公司給出的業績變動原因包括受疫情影響影院停擺,公司主投主控的電影未能如期上映、部分影視劇拍攝製作進度延後等。

華誼兄弟預計,2020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7.8億-9.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2019年虧損近40億元,公司雖然淨利潤仍未轉正,但虧損幅度有所收窄。

從業績預告來看,華策影視、芒果超媒表現亮眼,其內容佈局爲公司帶來向好的情況;從內容和市場反饋來看,歡喜傳媒在過去的一年裡表現的穩中有“進”。

例如,芒果超媒預計2020年淨利潤大幅增長,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盈利19億-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32%-72.97%。公司業績預告稱,熱門綜藝和熱播劇集有效帶動公司廣告收入和會員收入增長。

可以看出,優質內容產品使得一些影視公司在疫情之下實現增長。

雖有“烏雲”,但仍見“陽光”。這個行業依然“未來可期”。

張昭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