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大打補貼戰 競爭空前

電商上半年營收&第一季獲利

時序進入下半年,電商產業旺季到,但挑戰也不少。雖然近兩年來疫情帶動線上消費滲透率快速增加,臺灣B2C電商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但目前來說,補貼戰仍然激烈,加上原物料與運費齊漲,連帶影響營運,加上市場大者恆大態勢底定,對中小型電商將更辛苦。業者更直言,這兩年的電商競爭比過去任何一個時間點都還要激烈。

調查機構Euromonitor資料顯示,2018~2022年各國線上消費滲透率持續往上,特別是2020年開始受到疫情影響,線上消費的次數跟金額增加,帶動線上消費滲透率明顯提升。

以臺灣來說,雖然民衆開始與疫情共存,但消費者在線上的習慣已經養成,是無法回頭的趨勢。臺灣網購在整體零售滲透率約15%,比例仍低於韓國、中國,代表臺灣在B2C線上購物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不過對電商來說,雖然市場龐大,且下半年邁入旺季,卻仍然充滿挑戰。首先,市場近兩年重新洗牌,大者恆大態勢在近年來更明顯,資策會MIC調查指出,消費者最常用的B2C平臺,由蝦皮24h(61%)、momo(59%)奪下冠亞軍,昔日電商龍頭網路家庭PChome24h購物則退居老三(43%),Yahoo購物中心(23%)居第四。

以營收穫利看,雖然2021年有疫情紅利而基期較高,momo 2022年上半年仍繳出營收年增18%的成績,上半年歸屬母公司獲利16.57億元,與2021年同期持平,每股盈餘7.59元。網家上半年營運欠佳,營收呈現年減1.44%。網家第二季財報尚未公佈,但第一季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淨損3,200萬元,每股稅後淨損0.25元,已連續兩季虧損。

規模較小的電商如夠麻吉(8472)第一季每股淨損0.91元。創業家兄弟營運狀況也不佳,第一季稅後淨損0.26億元,每股虧損0.82元,光是第一季的虧損幅度就快追上2021年全年。

業者表示,電商市場各類型的補貼戰仍持續,資源多的業者擁較大優勢,尤其2021年第四季實體零售與各垂直電商,皆加大線上銷售資源,且投放廣告成本持續上升,電商獲利受嚴峻挑戰。

此外,疫情打亂供應鏈供貨腳步,原物料與運費大增,通膨嚴重,也影響營運表現。業者直言,「近兩年來的競爭遠比過去任何一個時間點都要激烈」。

不過好消息是,電商上半年受供應鏈不如預期影響,目前已逐漸緩解,下半年電商供貨狀況預計恢復到原本狀態,不同品項的缺貨問題也將逐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