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企業積極擁抱中國市場

近日,多家德國企業相繼發佈財報,都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繼續增加對華投資,持續佈局中國市場。

化工企業巴斯夫在財報中表示,在中國化工行業預期增長推動下,預計2024年全球化學品生產將增長2.7%。預計2024年集團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將由2023年的77億歐元,增長到80億至86億歐元之間。此外,財報顯示,該公司與投資相關的高額現金流出主要是對中國新一體化基地的投資。巴斯夫首席執行官薄睦樂表示,“我們將有計劃地推動那些增長更爲活躍、投資條件更具吸引力地區的業務發展”。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近日在發佈企業季度業績時表示,歐盟加大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舉措力度,將對歐洲這樣的經濟體造成破壞性影響。

康林松的表態代表了德國以及歐洲企業界的心聲。中國德國商會最新發布的2023/24年度德企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566家會員企業中,超過九成受訪企業計劃繼續紮根中國市場,過半受訪企業計劃今後兩年增加在華投資。

這份報告認爲,中國“對德國經濟的意義依然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消費市場規模龐大、供應鏈基礎設施先進、創新能力日益強大,這些因素使得中國持續成爲德國企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近日,德國經濟研究所在其根據德國央行數據撰寫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19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4.3%,繼此前兩年的高值後再創新高。

在美西方政客鼓譟對華“去風險”之際,這些數字都是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投出信任票的真實反映。德國工商大會發布的德國海外商會聯盟全球商業期望報告指出,“去風險”會給德國海外企業造成巨大負擔,近一半的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或商業夥伴。

德意志聯邦銀行多名專家也撰文表示,從長遠看,離開中國將給德國企業帶來顯著商業和經濟成本。德國企業將錯失中國這個“主要銷售市場”,許多供應鏈只能以犧牲效率爲代價進行重組。

諸多數據與實例表明,德企正積極擁抱中國市場,“用腳投票”證明“去風險”“脫鉤斷鏈”不得人心。 (作者:朱 琳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秦雅楠、盧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