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火劇團新作《吉卜拉》 探看新住民在臺的安身立命之處

盜火劇團作品《吉卜拉》,描述外籍看護爲尋覓心中聖地,但又放不下手邊照顧的臺灣阿嬤,於是她帶着臺灣阿嬤踏上旅程,一路上笑中有淚。(盜火劇團提供)

盜火劇團作品《吉卜拉》,描述外籍看護爲尋覓心中聖地,但又放不下手邊照顧的臺灣阿嬤,於是她帶着臺灣阿嬤踏上旅程,一路上笑中有淚。(盜火劇團提供)

李欣恬/臺北報導

一名印尼籍看護帶着臺灣阿嬤逃亡,一路上的奇幻冒險,笑中帶淚。這是盜火劇團新作《吉卜拉》,描述全臺超過120萬外籍勞工、新住民和新住民二代人口,在臺居住的生存習題

「吉卜拉」是什麼?導演謝東寧表示,吉卜拉是伊斯蘭教信徒所使用的麥加聖地指南針,「這部作品從外籍看護和長者之間的關係談論移工和新住民的處境劇中的印尼看護,試圖出走、尋找心中的聖地,但現實中的他們,在臺工作、居住時,可曾有家的感覺?而我們對這些照護長者、護持臺灣經濟力的朋友們,又有多少了解?」

《吉卜拉》由沈琬婷編劇,是臺灣文學獎戲劇類金典獎獲獎作品故事描述來臺工作、擔任看護的印尼勞工娜蒂,雖然和阿嬤兩人語言不通,但是心有靈犀,比手畫腳也能溝通,某天娜蒂想逃跑,但又放不下阿嬤,決定帶着阿嬤一起走,她順着吉卜拉所指引的麥加聖地前行,旅程中還遇見社運青年協助,但仍是充滿危機,娜蒂一度還揹負綁架阿嬤的罪名有口說不清。

盜火劇團近年作品關注新住民、移工處境,像是半年前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作品《漂流廣場》,就是關懷新住民之作。

謝東寧表示,由於他的太太陸籍人士,也是在臺灣的新住民,令他對於異地人來臺居住的處境,特別能感同身受,「我的太太現在已經能夠自由變換口音,說得一口臺灣腔,但是在申辦一些文件時,多少偶爾會遇到一些困境,可見外籍人士會遇到更多困難。」

謝東寧說,劇中以魔幻寫實手法,呈現外籍人士在臺灣的困境,像是因爲語言不通而被誤會,睡在火車站但卻被騙等,同時也巧妙運用印尼神話人物印度洋女王」作爲隱喻,「印度洋女王原本國王愛妻,但因爲皇后嫉妒,被流放到外地,當她想家時,站在海邊哭泣時,印度洋也在召喚她回家,就好像劇中的娜蒂。」

《吉卜拉》將於12月14日至17日,在臺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