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通識教育,本科專業有那麼重要嗎?

這兩天,參加高考的孩子們準備填報志願了,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在糾結哪些專業是熱門,到底應該學什麼專業。

其實,從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看,本科教育仍然是一種基礎教育或素質教育,不必過分強調專業性。

幾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某大學王教授告訴我,他的女兒從美國耶魯大學本科畢業,被華爾街最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錄用。可她的專業是歷史,與金融風馬牛不相及,這讓當時的我感到不解。

的確,在中國,用人單位常把專業對口放在嘴上,專業不對口成了拒絕錄用最有力的理由;教育部門也非常強調要面向社會需求開設專業,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學校則競相開設一些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時髦專業,人工智能、大數據本是計算機和軟件工程等專業的應用學科,現在居然成了全新的專業,甚至獨立的學院。

一些本科專業已經細化到職業和崗位的層面;家長則不顧孩子的志向和興趣,拼命讓孩子擠進金融、管理等熱門專業;同一所大學,“好專業”與“差專業”錄取分數懸殊;一考定專業,進了大學,要想轉專業比登天還難。在中國,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居然也有高低貴賤之分,這也讓很多外國朋友難以理解。

後來我逐漸發現,國外對本科專業的定位與我們大相徑庭,他們是有意淡化專業和職業傾向的。假如你登陸美國各大學的網站,你就會發現,美國大學本科的專業設置極爲簡單,頂尖大學的本科專業基本都是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史、經濟學、社會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音樂、視覺藝術這類基礎學科,中國的人眼中的熱門專業,如金融、會計、工商管理、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廣告、動畫、人工智能、播音主持等難覓蹤影。

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有意淡化專業和職業傾向,其目的是培養知識面廣、學養深厚、具備很強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領導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至於專業學習和職業訓練是研究生階段或職業培訓階段的任務。所以在美國越是名校,越“漠視”市場需求,越不尾隨市場熱點,不隨波逐流。

美國一流本科學院都是按照沿襲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核心課程體系組織本科教學,所謂核心課程就是各大學對本科階段知識結構的一個擘畫,它涵蓋了人類文明和知識積累的精華,多爲基礎性學科。

學生必須選修規定學分的核心課程,而且學校對核心課程類別的選擇也有硬性要求,比如人文和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哪怕你的專業是音樂,每學期也必須選修高等數學和其他一門自然科學的課程;同樣,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也必須選修兩門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課程。

核心課程的編排和設計是各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其對學術傳統和學術特色的彰顯,其目的是培養知識面廣、知識體系完善、基礎紮實、視野開闊、能夠獨立思考的高素質人才。

核心課程之外,美國名校還爲學生提供內容十分廣泛的高質量專業和選修課程,學生每年都可從上千門課程中選修自己喜愛的課程。在芝加哥大學,僅外語方面,學校就可以提供50多種語言的教學。

在中國,一說起某一方面的知識,一些人就會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學文科的,不懂這個”、“我是學理科的,不知道這方面的知識”。不少文科生缺乏最基本的科學素養,而一些理科生缺乏最基礎的文史哲常識。文理科的劃分成了缺乏常識最正當的理由。

有這樣一個段子,一位中國家長問耶魯大學的招生負責人,你們的專業這麼老套,將來學生怎麼找工作啊?對方回答:我們的學校是培養總統的。

哈佛大學爲美國培養了8位總統,耶魯大學4位,芝加哥大學一所學校教師和校友中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數高達100人。全球各個行業領域的最巔峰,都有美國名校畢業生的身影。

美國的本科大學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研究型大學,中國學生稱之爲大U,即綜合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密歇根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等都屬此類;另一類是文理學院,中國人不太熟悉,如阿姆赫斯特學院、威廉姆斯學院、波莫納學院、鮑登學院以及著名女校威爾斯利學院等。

後者與前者的不同主要是,文理學院以教學爲主,一般不從事科學研究,規模小,全校只有2000名學生左右。所以,文理學院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一般沒有應用類學科專業。

而在綜合大學內部,通常也是設立專門的本科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海外華人給它一個美稱“博雅學院”,博雅指的就是古典人文和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它們對提高人的素質和修養非常重要。本科學院是綜合大學最重要最核心的學院,是大學學術聲望的重要載體。

本科學生享有比研究生更多的特權,比如哈佛大學的本科學院叫哈佛學院,只有本科生纔有資格在有近400年曆史的哈佛園上課;芝加哥大學本科學院就叫學院(The college),只有本科學院的學生才能在神聖的四方庭院裡上課。而各大研究生院大樓一般都分佈在古老校園的外圍,本科生是各個大學的“寶貝”。本科生可以無障礙地使用大學的所有資源,如選修任何專業,包括其他研究生院的課程,可以進入各類專門的圖書館等等。

美國高校往往是安排最知名的教授給本科生上課,而教授們也以給本科生上課爲榮,因爲帶研究生是你專業領域的工作,只能證明你的專業水準和研究能力,而有資格給本科生上課才能證明你的教學水平,才能對得起“教授”這個頭銜。所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科學院院士等世界一流學者給本科生上課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這與中國的情況不大一樣,有的學生唸了四年學,連本專業最知名教授的面都沒見過。很多教授並不屑於給本科生上課。

說美國大學選專業不重要還在於,美國大學本科生到了三年級才需要正式明確自己的專業,前兩年都是通識教育,而且三年級之後也可以自由轉換專業,只要你完成了相關專業的學分要求即可。美國最自由的大學布朗大學甚至允許學生自己“嫁接”和“發明”專業,大學鼓勵學生跨學科發展。

美國名校的本科教育均爲精英化教育,小班教學,排名靠前的頂尖私立大學師生比例一般都在1:10左右。小班教學保證了教授與每個學生的充分交流,課堂討論、學生演示是美國大學教學的基本形態。

國內大學階梯教室裡臺上老師一人講、臺下黑壓壓一片學生聽的場景在美國私立大學中是很少見的。小班教學保證了培養質量。哈佛、普林斯頓、耶魯、芝加哥大學等頂尖私立大學本科學院都只有6000人左右的規模,也就是說每年只招1000多名新生,而美國生源之外的國際學生只佔10%左右。

最近十幾年來,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呈爆炸式增長,中國在美留學生規模目前已達每年數十萬人,中國家長對優質教育的投入是不計成本的,然而面對如此旺盛的市場需求,美國頂尖大學並沒有顯著增加在華本科新生的錄取名額。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排名前10的美國名校每年錄取的中國本科新生不足300人。面對巨大入學需求,這些學校始終不擴招。

在美國讀大學是非常辛苦的。書本上有的知識,老師不會佔用課堂時間去講,而是列出書目,讓學生課後去讀,然後寫筆記、寫論文,課堂上老師會安排討論,每個學生都必須發言,對特定的課題,老師還要求學生到臺上演講演示,一般要配合製作PPT等輔助材料,沒有課前充分的準備,這些工作是難以完成的。美國大學生閱讀量大、寫作量大、演講量大,所以圖書館通常是24小時開放,熬夜對學生來說是家常便飯。

經濟學家郎鹹平教授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並在美國多所大學教過書,他是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郎鹹平說,國內大學生都經歷過高考,那是一段公認的十分緊張痛苦的經歷。“但是",他說,"在香港中文大學,你每天都要比準備高考時痛苦好多倍。"

他以經濟學專業爲例說,香港中文大學是英文教學,北大清華是中文教學,即使不考慮這些因素,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學習量也是北大清華經濟學專業的三倍以上。但是,美國大學的壓力比香港的大學還要大。因此,美國的本科教育是全世界學術要求最嚴格的。

我們時常羨慕美國的中小學生學業輕鬆,尤其是小學,沒有作業,上課基本以遊戲爲主。但是,美國學生上了高中,特別是上了大學之後,學業壓力陡增。因爲美國人認爲,小時候就應該快樂地玩,而長大成人之後,你心智健全了,身體強壯了,志向興趣清晰了,人生目標明確了,當然就要發奮努力,拼命苦讀,該出成果了呀!

這或許纔是一種正常的思維。而在中國,我們把小學生、中學生逼得要命,學這學那,沉重的書包壓彎了脊樑,稚嫩的臉上全都帶着深度眼鏡。而對大學生,無論學校還是家長反而都放羊了。

再回到專業的話題,剛纔說了美國大學,特別是名校提供的都是基礎學科的本科教育。而職業化的專業大多集中在研究生階段。比如,醫學專業,美國所有大學都不開設本科醫學專業,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這些全球最好的醫學院都是研究生院,只培養研究生。

在美國,要想當醫生,先要讀生物、化學等專業的本科,掌握足夠的專業基礎知識後,再報考醫學院,攻讀碩士、博士。同樣,工商管理專業,美國名校中只有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等個別學校開設本科專業,其他頂級商學院都是研究生院。再如諸如金融、統計、會計這些職業性較強的專業,基本上都是要到研究生階段去學的。

美國新聞業高度發達,新聞機構和從業人員衆多,然而開設新聞專業的學校卻極少,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因創立普利策獎而聞名天下,其他名校當中只有西北大學等少數幾家開設新聞專業。新聞專業實踐性強,主要技能是在工作崗位上練就的,因而新聞機構更願意聘用知識面廣泛、具備較高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具有較強思辨能力的各種專業背景的學生。

不少媒體負責人都認爲,單純新聞專業的學生往往缺少經濟、政治、法律、產業、科技等方面的知識積累,而這方面的知識是不能靠短期培訓完成的。而非新聞專業的學生只要具備一定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通過一定時間的崗位培訓很快就可以掌握新聞操作業務,實踐之後會越來越熟練。

在國內,新聞專業遍地開花。我曾見識過幾位地方院校新聞專業的教師,他們都非科班出身,大多從中文專業轉過來,也沒有任何媒體從業經驗,完全是紙上談兵,能教給學生們什麼呢?

中國還有一個世界獨一無二的熱門專業——播音主持,這個專業也是遍地開花。播音主持專業被許多年輕人視爲實現明星夢想的捷徑,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中央電視臺每年最多隻能招收幾個播音員,其他人的出路在哪?地方電視臺的崗位也是有限的。再看看媒體的發展趨勢,國際一流媒體的主持人都是資深記者出身。

在美國,學生一般都是根據興趣和志向選擇專業,歷史、文學、哲學、經濟學這類能夠提升自己文化素養的高雅學科都是熱門專業,只有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才願意學金融、保險、會計、統計、計算機、工程等職業化傾向明顯的專業,而中國留學生恰恰把這類專業作爲首選。網上經常有網友驚呼,一些大學金融工程和統計專業的研究生幾乎都被中國學生承包了,因爲美國人不愛學這些枯燥的專業。

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在其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中寫道:“印度和中國培養了大量的受過數學和科學訓練的年輕人,這對他們走出貧苦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當你跟印度和中國的商人甚至是教育家談話的時候,很多人公開表示擔憂,認爲藝術家、文學、音樂和人文學科受到了忽視。當他們的國家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全球競爭時,這將會帶來巨大的障礙”。

高盛銀行招聘的碩士、博士畢業生一般都來自哈佛、沃頓等頂級商學院,而招聘的本科生則多是上面提到和王教授女兒一樣,學歷史、物理等基礎學科的畢業生,他們看中王教授女兒的不是這個專業本身,而是他們接受到的高質量的素質教育,包括在理論、寫作、推理、演講和溝通等方面受到的嚴格而系統訓練。

實際上,通識教育下培養出的具備很強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領導能力、書面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畢業生,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會很快脫穎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