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平壤之旅最後悔的畫
2018年9月9日平壤,朝鮮舉行閱兵遊行慶祝建國70週年。(新華社)
臺灣人所說的「北韓」、大陸人說的「朝鮮」,對於兩岸青年來說都是陌生的國度。最近隨着防疫期間看着韓劇熱播,《愛的迫降》,讓我想起某次有幸參與北京清華大學舉辦的丹東─平壤的火車之旅,整團都是研究東北亞區域研究的清華學生,只有我是臺灣身分,帶團老師出團前囑咐我:
「沒事兒,機會難得,整團都是自己人,難得可以看看朝鮮的發展,出門還是得相互照應,避免單獨出行!」
在丹東即將出中國海關之前,我們纔拿到導遊給予前往朝鮮的簽證,此乃一張有編號,蓋有朝鮮官方的印章,以及有朝方審覈人員簽字的紙片。與其說是簽證,不如更準確地稱之爲遊客卡,讓我拿到後嘖嘖稱奇,心理想:酷喔,終於要入境神秘的北韓。
在火車上導遊就提醒團員,入境之後手錶、手機要調整時間,以前朝鮮和北京是同一標準時間,但平壤最近修正時區時間,標準時間與南韓一致。
平壤時間的變化
導遊接着繼續說:朝鮮變更了自己的標準時間,以東9區標準時間爲準,這一時間與南韓相同,比此前的平壤時間提前30分鐘,比北京時間提前一小時。
其實,朝鮮這次調整時間離上一次調整還不到三年時間。2015年8月15日,朝鮮宣佈爲了迎接祖國解放70週年,清除日本殖民統治影響,改用東8.5區標準時間,並命名爲「平壤時間」,棄用原來一直使用的東9區時間,8月15日正好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紀念日。此政令在敘述這一舉動的背景時,稱邪惡的日本帝國主義,曾實施朝鮮民族抹殺政策,踐踏朝鮮歷史和文化,剝奪朝鮮標準時間。
因此,當時設立「平壤時間」是對日本殖民統治罪行的清算。朝鮮半島夾在東8區和東9區之間,再加上朝鮮半島民族情緒一直非常濃,因此在調整標準時間這一方面,北韓與南韓雙方有着類似的歷史,希望通過調整標準時間來展示民族自主。
隨團老師在火車上和我說道: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也是配合日本的時區,對日抗戰結束後臺灣光復,隨即也改回與中國一樣的時區。我尷尬地說:是的,不過我們叫中原標準時間(UTC+8),不是北京標準時間,香港說他們是香港標準時間、澳門說他們是澳門標準時間,整團聽着顯現會心的一笑。
當列車駛出丹東,經過鴨綠江,不到5分鐘就抵達朝鮮境內到達新義州,海關人員此時上來一件件檢查乘客的行李,每個人都交出自己的相機、手機,打開行李箱,他仔細查看你行李箱裡的物品,翻看你的書籍,檢查相機是否有GPS功能。
海關在關心什麼,朝鮮在防備什麼,對團員來說都太神秘了,當隨團老師和導遊向海關表示我們是學術參訪團,海關人員就減少行李檢查的動作,專心地翻閱我們的證件,但這場事的安檢耗費快1個小時。
導遊表示海關努力盤查,是怕境外人員攜帶過多商品去國境內販賣,並且要杜絕走私。隨着嚴肅安檢的結束,列車終於緩緩離開新義州向平壤駛去。
在開往的平壤的路途中,我注意到列車上的朝鮮人,他們穿着乾淨整潔的衣服,男性大多正裝皮鞋,提着行李箱,女性也時尚靚麗,提着各類包包,整體來說樸素帶着拘謹。列車停站會讓乘客下車至月臺透氣,女販售員推着銷售商品的小推車,推車裡除了有朝鮮人蔘和高粱酒以外,還有來自日本新加坡,甚至泰國的飲料和零食。
上車之後,導遊跟我們說:這些朝鮮人可以說是特權階層了,有機會在境外進行貿易或者生活的機會。我在列車上不時望向窗外,都是平整的土地、車輛行駛的公路、樓層不高的樓房、被粉刷的農村房屋,路上行人普遍騎着腳踏車,腳踏車攜帶各種物品,民衆穿着簡單樸素,沿途拼湊起我腦海裡勾勒平壤的世界究竟爲何
來到傳說中的平壤
終於抵達了平壤,平壤有一條統一大街,我們就被帶到平壤市中心的勝利大街散步,終於來到傳說中的平壤。
道路兩邊是剛粉刷完的高樓,這些高樓大多建於1990年代,外觀上看起來很新,因爲每年固定的期間官方固定都會來粉刷一次,街上的標語都是歌頌領導者與黨的功德,但是路上看不見什麼書店,賣給觀光客的書籍都是政府的政治宣傳刊物。
按導遊的說法,這條大街連結了平壤和朝韓邊境的非軍事區,可以直指首爾。我們在平壤的優先行程是逛朝鮮的國家博物館,博物館裡的勞動黨雕塑竟然是LED燈,有旅客到時就會自動地亮起。這是一個由一把鐮刀、一把錘子和一支毛筆組成的雕像,代表着農民、工人和知識分子。
相較於中國大陸,朝鮮的政治現狀更有濃郁的社會主義氣氛,朝鮮目前的市場化程度已經超過中國大陸上世紀的80年代,但經濟發展特徵處於封閉且國際有限禁運的影響。
後悔沒買平壤手機
實際上平壤民衆的生活究竟爲何?我發現朝鮮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坐車有車票,吃飯有糧票、禁止穿牛仔褲,平壤市民有自己組裝的手機,但通常只能用來打電話,網路功能較不顯著。不過,平壤的夜晚時常停電,供外賓入住的特級酒店時常停電,但供電恢復速度也是很快。停電對於北京清華的學生來說見怪不怪,清華園也時常會停電,學生都練就停電時因應學習或研究的本領。
離開平壤之後,讓清華團員在車上討論最後悔的事,竟然沒有買一隻當地組裝的手機,無法窺探平壤民衆手機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