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要擺脫AI依賴症

原標題:大學生要擺脫AI依賴症

“用超級大腦點燃創新火種,樑文鋒的DeepSeek轟動世界。迴歸學術本真,傾注智慧汗水,壯志凌雲的大學生定能唱響青春讚歌。”

“大學生作業AI味兒變濃了,怎麼管?”2月27日一大早,央視這則報道衝上熱搜。在DeepSeek、Kimi、豆包等AI工具火爆之後,如何避免AI成爲大學生的槍手?

人工智能日新月異,AI工具橫空出世,成爲人們獲取信息和處理文字的幫手,甚至在諸多方面可取代人的工作。對大學生而言,AI是賦能工具、學習幫手——相比翻閱厚重的書籍資料或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查找資料,AI有着無與倫比的優勢。

儘管AI發展迅速,屬性仍然是輔助與賦能的工具,這意味着人終究是主宰者,一個人擁有知識與技能的多寡,決定着個人命運的順逆。

近六成高校師生每天或者每週多次使用AI;大學生在使用AI時,近三成主要用於寫論文或作業;部分學生表示習慣於藉助AI完成任務;少數學生利用AI僞造研究數據、進行實驗圖片編輯、替代自主設計等不當或學術不端行爲……有第三方數據機構對3000多名高校師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象牙塔裡,AI成爲偷懶工具甚至是學習替身,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當AI成爲大學生的槍手,誠信危機便如影隨形。原創性和真實性是學術研究的基石,每一篇論文都應該是經過深入思考、廣泛閱讀、嚴謹論證後得出的成果。當大學生依賴AI生成論文時,不僅損害個人學術聲譽,更會破壞嚴謹認真的學術環境,讓努力鑽研的學生的付出變得毫無意義。

對於大學生而言,無論是日常作業還是撰寫論文,都要學會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組織語言、邏輯推理等,這些既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後必不可少的技能。大學生患上AI依賴症,如同被剝奪走路能力,只能依靠他人的攙扶前行,面對複雜的學術問題或實際工作挑戰時,就會變得手足無措。

儘管AI可以整合大量信息,但缺乏人類的情感、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它生成的論文或許結構完整、語言流暢,但缺乏深度和獨特的見解,根本無法展現出個人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從長遠看,這不利於學術事業的發展進步。

大學是青春的熔爐、夢想的起點。作爲一種新興技術,AI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關鍵在於如何正確使用。明確AI工具的使用範圍,多方發力研究AI論文反識別檢測,強化師生AI素養……直面AI的潛在風險,營造更加健康公正的學術環境,才能讓大學生擺脫AI依賴症,真正學有所獲、不斷成長。

用超級大腦點燃創新火種,樑文鋒的DeepSeek轟動世界。迴歸學術本真,傾注智慧汗水,壯志凌雲的大學生也一定能唱響青春讚歌。(丁新偉)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