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養生:運動忌過汗、飲食忌貪涼

作爲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是一年中陽氣最爲鼎盛且將由陽轉陰的時節。此時,天氣非常炎熱,空氣水分蒸發較多,呈現溼熱的氣候特點。中醫學講究天人相應,而中醫五行學說認爲,“心應夏,脾應長夏”,心本屬火,脾本屬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劉靜、副主任醫師逯金金認爲,大暑養生應以調養心脾爲主。

夜臥早起,調養心神

劉靜認爲,夏季三個月,人們應該做到“夜臥早起、使志無怒、使氣得泄”,否則可能引發或加重心臟疾病。“夜臥早起”是指夏季晝長夜短,人們應順應天時,適當延後入睡時間(夜晚11點至凌晨1點之前入睡),並適當早起(早晨5點至7點起牀),午間可小憩以彌補夜間睡眠不足。

“由於心主神明,夏季暑氣通於心,大暑陽氣最盛之時,兩陽相加,心火更加亢奮,容易出現煩躁、易怒、失眠等心繫症狀。”逯金金表示,該時節應寧心靜氣、避免暴怒,可以通過靜坐、冥想等方式來調養心神。

此外,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金輝建議,日常可閉目養神,閉上雙眼排除外界對自己的干擾,有助於解除疲憊;睡眠養神,使大腦處於休息狀態,減少身體負荷,積蓄精力,恢復體質,老年人一天睡6-8小時,就可以保證一天的正常活動,達到養神目的;娛樂養神,發展個人興趣,多與人交流,比如可以下棋、釣魚、跳舞等,調動某些不常運作的神經代替操勞疲憊的神經工作,充分調節各路神經的積極性,達到養神目的。

運動忌過汗,冬病夏治正當時

儘管大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也應有適當的戶外運動。劉靜建議,可以選擇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極拳、游泳等運動,但要注意以適度出汗爲宜,切忌過汗,因爲出汗過多,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此外,冬病夏治是中醫特色治療手段之一。大量研究發現,心臟疾病冬季發病爲高峰,夏季爲低谷。“大暑時節,陽氣最盛,正是培扶陽氣以抵禦冬天寒氣的最好時機。”逯金金指出,平時有畏寒怕冷、盜汗自汗、易感冒、動則氣喘、腰膝冷痛的心陽虛患者,建議趁夏季陽氣旺盛時採用內服藥物或穴位敷貼(即“三伏貼”)、鍼灸、拔罐、刮痧等外治方法,扶助陽氣、驅散邪氣。

飲食上,由於大暑溼熱較重,不少人貪涼飲冷,容易傷脾成溼熱之證,常常表現爲頭身困重、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劉靜提醒,可適當吃些具有健脾作用的中藥(如茯苓、陳皮、山楂、白朮等)和食物(羊肉、小米、山藥、綠豆等),如果出現便溏、舌苔厚膩、身困重等溼氣較重的表現,則可用佩蘭、荷葉、竹葉、薏苡仁等代茶飲或煮粥喝。

李金輝則建議人們飲用生脈飲、竹葉麥冬蓮心茶。生脈飲即黨蔘、麥冬、五味子三味適量代茶飲,可以益氣復脈,養陰生津,適用於氣陰兩虛,心悸氣短,脈微自汗者,暑熱耗傷氣陰,自汗、神疲乏力、咽乾口渴者亦可,尤宜於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經衰弱屬氣陰兩虛者;竹葉麥冬蓮心茶即竹葉、麥冬、蓮子心三味適量代茶飲,可清心瀉火,除煩安神,適用於夏季上火,心煩、失眠、尿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