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預言|誰能在手機做最多生意 將是未來最大銀行

臺灣銀行家專訪素有銀行「破壞者」之稱《Bank3.0:銀行轉型未來式》作者佈雷特金恩(Brett King)。(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撰文:王思椉

隨着新興科技興起,金融業者開始面臨轉型壓力。過去,消費者要上銀行才能取得金融服務。現在,不必走出家門,就能在行動裝置上完成存錢、花錢、借錢、投資等動作。龐大的金融體系,該如何面對數位金融的挑戰?

素有銀行「破壞者」之稱、由臺灣金融研訓院出版的暢銷書《Bank3.0:銀行轉型未來式》作者佈雷特‧金恩(Brett King),3月11日來臺出席論壇,接受《臺灣銀行家》雜誌專訪時指出,銀行若不加緊數位化腳步,5年內一定會遇到大麻煩!未來最大的銀行,將是能透過手機做最多生意的銀行!他並建議臺灣銀行業者,如果希望追趕上這股數位金融浪潮,必須建立4大團隊:由科技應用領導人帶領的專業團隊、社羣媒體團隊、大數據分析團隊、消費者體驗團隊。

10年前因工作機緣曾與臺灣銀行業者共事過的金恩,10年後再度踏上臺灣,難掩興奮之情。就他觀察,臺灣銀行業者的發展又比10年前進步,對於2015年是臺灣金融業的數位元年,他非常高興臺灣金融業看見趨勢、開始往趨勢靠攏。

金恩此次訪臺,主要是以《Bank3.0:銀行轉型未來式》作者身分出席論壇活動,他在演講中以歷史上科技如何改變就業市場破題,提出現在的物聯網科技帶來的行動應用,就如同過去蒸汽機曳引機等發明對工業、農業產生的影響一樣,也將大幅改變金融業的運作樣貌

舉例,現在的網路原生住民每個月透過手機使用金融服務將近20∼30次,但1年上銀行的次數屈指可數,換算下來,使用網銀的頻率幾乎是上銀行分行臨櫃辦事的500倍;另外阿里巴巴旗下的餘額寶,前年只花8個月就吸引人民幣5.7億元存款,這是全世界前20大的任何一家銀行,都無法透過分行在同樣的時間內做到的事!

如果大家都不去銀行分行,銀行該怎麼做生意?金恩以德國Fidor銀行、菲律賓Lenddo線上貸款公司爲例,他們的物聯網創新服務,就包括讓臉書贊數多寡來決定存款利率、或是要透過臉書上的朋友背書才能獲得貸款等等。Y世代的行爲模式已經改變,「未來銀行不再是一個平臺或是一個服務而已,它將會在我們每天的生活裡提供金融體驗。」對於未來的金融趨勢,金恩樂觀表示,亞洲在金融科技這塊領域獨具商機,因爲目前東協仍有15億人口沒有銀行帳戶,未來第一個銀行帳戶將會在智慧型手機裡。以下是金恩接受《臺灣銀行家》專訪的精彩內容摘要

建議1發展金融創新,先要建立4大團隊

《臺灣銀行家》問(以下簡稱「問」):對於臺灣銀行業的數位化創新,您有什麼建議嗎?

佈雷特‧金恩答(以下簡稱「答」):我看到2015年將是臺灣金融業的數位元年!大家都已經開始在思索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物聯網時代,所有的金融服務都會行動化,因此,想要做到「數位金融」,必須有一個資深的行動科技領導人,這將比培養下一個分行經理還重要。除了主導科技應用的人才,並由這樣的人才帶領的專業團隊以外,還需要有強大的社羣媒體團隊、大數據分析團隊,跟消費者體驗團隊,這是發展金融創新首先要建立的4大團隊。

但是,即使有了人才,金融機構承擔風險掌控責任,就算想創新,也難免遇到很多阻力。大多時候,一旦你有新想法出來,法規或風控部門就會跳出來跟你說,「不行!這風險太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先從投資科技,鼓勵新創團隊發展不同的金融方案開始,透過他們在前端先做不同的實驗,這些前期實驗的目標不用太遠大、太複雜,而是簡單、清楚,像「如何在手機上開戶」等就可以。等他們將想法落實了,也沒有風險危機時,這時金融機構的管理者或許就會用另一個態度來看待這些銀行新服務了。

建議2可透過投資科技公司發展數位金融

問:您所指的「投資科技」,是指銀行建立金融科技部門?還是投資於金融服務的科技公司?

答:兩者都可行,不過就我經驗,透過投資的科技公司、新創公司來推動行動化的金融服務,可能比銀行自己發展還要來得快且便宜。

以我的公司爲例,有一次打算跟某家銀行合作,雙方聊過之後,該銀行CEO覺得可以自己來,結果同樣的應用服務,該銀行的技術總監評估需要花費7,000萬美元,但是我的公司只花了500萬美元就做出來了。銀行要自行嘗試發展科技運用,受到體制關係,必須很多資源才能動起來,需要付出昂貴代價,很多時候銀行不是不願意創新,而是被高昂費用嚇到而止步。

讓新創公司來做的話,花費較少、效率也較高。一開始也不一定要投資,先從舉辦「黑客鬆」活動(Hackathon,指馬拉松式的科技創作活動)、贊助一些新創公司、做新創公司的孵化器、或者是舉辦創新工作坊等等開始,這些都不用改變銀行內部組織,就能開始銀行的數位化實驗。以花旗銀行爲例,他們舉辦活動,讓新創公司可以利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開發介面),結合各種金融服務的創意去設計新產品,提供消費者使用花旗的各項服務,也收到很多成果。

建議3不要問投報率,要有投資3年準備

問:依照您的觀察,銀行通常需要花多久時間做到數位金融?

答:3年是跑不掉的! 像現在數位金融做得比較好的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他們就花了近5年時間,將銀行服務搬上網路,做到即時金融服務,整體改造費用高達25億美元!你說花了這麼多時間、金錢能獲利嗎?現在聯邦銀行每週有將近4,000名顧客來自臉書,這是他們無法從實體分行中獲得的成績。

聯邦銀行爲什麼肯花這麼大的力氣?很簡單,因爲他們知道數位金融是一定要走的方向,這是關乎生死存亡的一役!很多銀行都問,這樣做的投資報酬率在哪裡?答案很簡單,投資了,你有機會生存;沒有投資,也不需要擔心投資報酬率的問題,因爲你將關門說再見!

預言:若不加緊數位化,5年內有大麻煩

問:銀行還有時間觀望、等待嗎?

答:如果銀行還不趕緊數位化行動,5年內一定會遇到大麻煩!

2000年網路開始發展時,我曾說過:「網路將會改變銀行。」當時聽到的人都說這想法太可笑了,一直到2010年我出了第一本書《銀行2.0》之後,才慢慢有人開始相信我。現在是2015年了,銀行若不加緊數位化腳步,5年內一定會遇到大麻煩!或許現在看似還有一些市場,這是因爲新的金融服務還需要一些時間去習慣、練習,也還有一些競爭者難以輕易的進入市場,但是這隻剩少少幾年的保障時間而已。從過去250年曆史可以學到,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可以在破壞性的改變下,還能完整存活。※ 精彩全文,詳見《臺灣銀行家4月號》。※ 本文由財團法人臺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