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去年大學畢業生57萬失業 逾10萬啃老

失業率是大問題臺灣失業率下降0.08%,亞洲四小龍仍墊底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高學歷不等同高就業率,已是全球化的問題,中國大陸也有一支龐大的「大學生失業軍團」。《2012年中國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將近57萬人仍失業,超過10萬人選擇在父母家「啃老」,就算工作一年的社會新鮮人,滿意工作的不到五成(47%)。

大陸2012年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達680萬人,畢業人數創新高,也面臨愈形沉重的就業壓力,在就業難、找到滿意的工作更難的情況下,和臺灣一樣,很多大學畢業生也想捧公務員的「鐵飯碗」。據《生命時報》報導,10月22日公務員考試報名尚未截止,「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某一職位竟是6348人爭取一席,刷新了近年來「國考報名」競爭最激烈的紀錄;另外,哈爾濱首次公開招聘環衛系統員工,457個職位吸引1萬1539人報名,其中近30名是碩士畢業生。

據估計,大陸2012年大學畢業生680萬人,再加上往年還沒就業的、進城務工的農民和退伍復員軍人,估計至少需要1300萬以上的新職缺才能滿足需求。究竟爲何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北京高教學會心理諮詢研究會理事長永和指出,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已脫節,只重知識,忽略通用技能培訓,而且缺乏實踐,都是紙上談兵,造成大畢生就業後適應不良,與職業要求存在巨大差距,促成「企業求賢難,大學生求職難」的原因之一。

另外,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其實會附加專業以外的各種「潛規則」,例如外貌性別家庭等;而某些企業對人才「不求天長地久,只求一時擁有」,也使年輕人失去許多長期發展機會;至於很多大畢生「眼高手低」,也是失業的原因。

《生命時報》提出其他國家爲了提升就業率的對策,例如德國慕尼黑就業模式」,由大學、企業、勞工單位三方合作,以共用資訊、互相聯動,學校設立就業市場學院,培訓學生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企業常年爲畢業生提供實習機會;南韓鼓勵高中畢業生「先就業後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