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萬事莫如拚經濟

(圖/新華社)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再起,疊加地緣局勢緊張,2024以來全球政經進入本世紀最複雜的調整期,各大經濟體均面臨重大挑戰。大陸處於經濟景氣恢復的關鍵期,經濟上行的動力仍然不足,尤其大陸經濟過度依賴投資與出口,現階段房地產及股市低迷,民間投資意願不高、消費信心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等問題盤根錯節,環環相扣,整體經濟環境之嚴峻可謂改革開放以來之首見。

大陸第2季GDP出乎意料僅增長4.7%,對政府而言可謂一大警訊,必須更加提防經濟下行的風險。鑑於居民消費與投資意願不振,大陸政府認爲必須以較高速增長振奮民衆信心,才能讓人民敢於期待更好的生活,進而帶動股市、房地產等關鍵行業的復興。7月中旬大陸三中全會通過《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除了表達政府對經濟建設發展的決心與迫切感,並宣示將繼續對外開放,保持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卯足全力拚經濟。

解讀三中全會,可以看出大陸政府現階段的工作重點。首先,政府提出「經濟發展爲當前第一要務」,以消弭企業投資的疑慮,更表示政府將推出一系列開放措施。首波即於9月8日宣佈將完全取消對外商投資製造業的限制,給予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並開放外商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獨資醫院。預期未來將會推出更多稅收優惠、信貸寬鬆、利率下調、研發獎勵、設備更新等變革措施,對外資而言是一大利多,也是大陸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具體行動。

其次,大陸民營企業一再反應,這些年政府所推出的寬鬆措施,往往更加有利於國企、央企,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相對受到壓縮,也就是所謂的「國進民退」,是大陸經濟復甦最大硬傷。三中全會決定重新檢視國有企業發展方向,規範其向和國家安全及關係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集中,包括災難應急、社會公共服務及前瞻性戰略新興產業等,並將多管齊下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三中全會對企業發展與投資的指導方向也是臺資企業的重要參考。

一、科技是產業第一優先。未來大陸將全力支持並政策傾向人工智慧、航空衛星、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積體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體、工業軟體等重點產業鏈。

二、產能移轉及海外投資是未來趨勢。大陸製造業產能在全球佔比33%,但消費卻只佔全球13%,內銷無法完全消化,多餘產能需要移轉,而東盟、中亞、歐亞及非洲將成爲主要考量區域,並將利用阿里、拼多多、抖音(字節跳動)、SHEIN等蓬勃發展的電商平臺作前鋒打開市場,帶動銷售。

三、銀髮經濟規模已達7.1萬億人民幣,康養、大健康產業勢必成爲發展重點。此外,在電子科技普及下,產業汰舊換新加速,能降本增效的數位服務業和金融服務業都有極大發展空間。

四、新基建未來投入極爲可觀,發展可期。大陸目前正全力推動的特高壓電力系統、大數據中心、5G及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及城際高鐵與軌道交通等,其相關產業或延伸產品應用將會得到政府大力扶持。

大陸政府能務實認清全球環境變動所面帶來的問題與挑戰,堅持以「拚經濟」解開成長停滯的淤堵並引導轉型,這種態度將更有助於達成今年GDP增長保5%的目標,而一旦經濟重回穩定成長的軌道,其他問題也會一一迎刃而解。(作者爲臺企聯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