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更多青年才華展示平臺

近期,青年創作人才相關話題成爲文化產業領域熱點。第九次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關注新時代文學青春力量的成長;第七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聚焦青年電影人才匱乏的問題;第二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創作者之夜”,共商青年影視人才精品創作的前景……青年創作人才正引發越來越多關注和討論。

文化產業是青年創作人才成長的沃土,青年創作人才是文化產業繁盛的源泉。近年來,相關部門和機構着力培養青年創作人才,在資金扶持、版權保護、交流合作等方面給予支持,越來越多青年創作人才嶄露頭角,推出大量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然而,一些面向青年創作人才的培養機制和創作平臺仍有待完善,部分新人新作與大衆及市場的需求仍有差距。

青年是文化創作的生力軍,是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根基。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讓青年創作人才走上更大舞臺,讓才華轉化爲更多價值,還需各方凝心聚力,形成合力。

風清氣正千帆競,優質環境是青年創作人才的發展之基。相關青年創作人才扶持舉措需與時俱進、優化完善,鼓勵青年創作人才更好創作。相關扶持舉措要更好落地見效,應及時收集反饋意見、持續跟蹤培養效果、密切驗收資金情況等,以問題導向不斷優化工作。此外,要爲青年創作人才樹立“以創作品質論英雄”的正面導向,警惕各類“流量至上、唯利是從”的跟風創作傾向,懲治網絡水軍、惡意抄襲等不良競爭手段,營造公平公正、百花齊放的優質成長環境,讓真正有才華的青年創作人才從容創作、脫穎而出。

打鐵還需自身硬,創作能力是青年創作人才的立身之本。一方面,要揚青春所長,發揮敏銳的洞察力,保持創作的鮮活性。青年創作人才既要勇於創新,不斷探索新領域,又要適應跨界融合的新趨勢,把握文化產業新風潮,關注大衆需求新動向,面向海內外講好中國故事。另一方面,要補經驗不足之短,腳踏實地苦練本領,久久爲功厚積薄發。青年創作人才要避免眼高手低、爭名逐利等浮躁心態,做到敬畏創作、尊重大衆,與文化產業發展同向、與大衆期待同行,將時代體悟和人文關懷融入作品,創作出更多兼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優質內容。

文學創作新力量不斷“長江後浪推前浪”,文化產業才能“芝麻開花節節高”。青年創作人才應把握機遇、努力成長,以更多精品力作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