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高峰已過,逼近30萬億後理財規模連續兩週下降,季末理財壓力幾何?|銀行理財觀察58期

財聯社6月26日訊(編輯 楊斌)6月以來,存款向理財搬家的趨勢暫緩,疊加監管對存量理財的變化,銀行理財規模創出新高後已連續兩週下降,合計約3000多億元。分析認爲,信託自查與理財的合作模式、及清理中小行理財等監管變化的短期衝擊有限。存款搬家趨勢暫緩後,季末理財回表的壓力可控,非銀機構的流動性迴歸常態但仍受“錢多”保護。

新高後理財規模連續兩週下降

根據華西證券宏觀聯席首席肖金川的數據,6月倒數第二週(6.17-6.21)全部理財產品規模較前一週降2099億元至29.83萬億元。而6月前兩週,理財規模分別環比增加約1200億、下降約1300億元。臨近半年末,理財規模的增速明顯放緩。

今年4月以來,禁止“套殼保險資管”、“手工補息”以及存款利率下降等多重因素疊加,存款出現向理財搬家的趨勢。儘管期間債市出現過波動,但企穩後再度走強,使得理財產品仍具吸引力。4月理財規模累計增加2萬多億元,5月環比也增加6000多億元,肖金川的數據顯示均強於往年同期的增幅。

6月份,監管又現對存量理財業務的整改。根據財聯社此前報道,有地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託公司與理財公司合作業務合規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信託公司排查平滑機制使用情況,對配合理財公司違規使用平滑機制調節產品收益等進行整改。另外,監管對未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理財業務風險做出提醒,要求部分省份相關城商行與農商行於2026年末將存量理財業務全部清理完畢。

同時,6月末又是理財傳統的回表時點,存款搬家的趨勢暫緩,多重壓力下,已接近30萬億的理財規模是否會再次受到衝擊?

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預計,臨近半年末,理財或將季節性回表,而回表規模小於3 月下旬的1.3萬億元,6月末理財規模仍接近29萬億。下半年,隨着理財業績比較基準和收益率的下行,理財規模增長將放緩。

對於上述的兩項監管變化,華泰證券固收首席張繼強認爲短期衝擊有限。信託與理財合作的監管執行以信託自查爲主,新增受限、存量慢慢消化,理財與信託合作還存在探討空間;理財與信託合作模式積累了較多的正偏離,若釋放會對理財業績有提升。而中小行資管部近年已經有壓降理財的動作,未設立理財公司的城農商行資管部逐漸退出理財業務相關規定已在預期之內。

存款向理財搬家高峰已過,非銀流動性迴歸常態但仍受“錢多”保護

對於債市,此前的存款向理財搬家帶來兩大影響。一方面,非銀機構流動性充裕,流動性分層現象基本消失,R-DR利差收窄甚至出現倒掛。另一方面,理財機構偏好同業存單、中短債的配置,規模增長帶動中短端品種走強,曲線陡峭化。

隨着禁止手工補息引發的存款搬家潮暫緩,疊加理財半年末規模的變化,債市會受到什麼影響?

中信證券FICC首席明明認爲,下半年理財規模將重新站上31萬億元的關口,“資產荒”的壓力之下債市也料將隨之走強。理財子公司特別是國有行理財子素有在下半年衝量發力的慣例,在國有行的帶動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財規模甚至有望衝擊贖回潮前的高點。

民生證券固收首席譚逸鳴指出,當前禁止手工補息的高峰期或已過去,影響正逐步淡化,銀行負債端壓力得到緩解,6月以來存單發行規模有所回落,銀行資金融出水平回升,隨着時間的推移,未來非銀流動性也將回歸常態。

華創證券固收首席周冠南認爲跨季資金風險或可控。季末公開市場操作或主動加碼對衝,疊加季末財政支出下達,跨季資金面大幅收緊的風險相對可控。季末理財回表壓力或相對有限,非銀“錢多”的格局延續。季末資金分層或有一定擡升壓力,但非銀“錢多”的保護下,預計短債調整風險不大。

本週前三日,央行分別開展了500億、3000億、25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累計淨投放2320億元。DR007均價周初飆升至2.20%後今日回落至2.13%左右。國債收益率繼續下行,1年期國債收益率小幅上行至1.46%,10年、30年期分別下行至2.2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