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維修免責立法 消費者也得利
德國車廠戴姆勒跨海來臺提起專利訴訟,智財法院二審結果預計近期出爐。臺灣科技法學會理事長劉尚志6日指出,戴姆勒事件是一個警鐘,我國應儘快引進維修免責條款,避免汽車零組件副廠受專利訴訟衝擊而退場、消費者失去更多選擇,同時也影響我國3千家汽車零件製造商及15萬名勞工權益。
因戴姆勒案撼動我國汽車零組件製造商根基,立法院2020年援引英國、西班牙等國規範,提案修正《專利法》第136條以增列維修免責條款,只要是讓車輛恢復原有外觀的維修零件,可豁免涉及專利設計權效力,惟目前仍在立院初審階段。
目前全球已有20個國家設有維修權益條款,其中12個國家是成立維修免責條款,原本堅拒引進該條款的德國,在考慮到消費者權益下,德國在去年底也通過維修免責條款。
維修免責條款關鍵在於消費者權益。劉尚志指出,有維修免責的國家比起無免責國家,零件價格多半較爲實惠。以歐洲而言,若整車製造商以零件的外觀設計取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將會逐步以專利權排除其他獨立汽車零件製造商(副廠)生產零件,在市場沒有適度競爭、只有原廠高價零件情況下,消費者在汽車維修必須花費更多金錢。
劉尚志也引用德國汽車零件貿易協會(GVA)2017年調查數據指出,過去德國汽車的車身外觀維修零件價格利差,遠高於歐洲其他設有維修免責條款國家達55%。德國保險產業總會也在2019年指出,因德國原廠車商壟斷,汽車車身維修零件價格一直在上漲,2013~2019年上漲幅度已遠高於國內通膨9%。
衍義國際法律事務所長、前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蘇錦霞則表示,消基會在《消費者報導》第448期倡議「維修免責條款」入法重要性,依照國內各廠牌汽車零組件價格(Mazda、BENZ、Honda、Toyota四款車)調查,汽車零件價差可達到2倍~19倍。
而我國汽車產業也有「零整比」參考,也就是汽車換掉所有零件與新車價格的比值做爲判斷,以我國BENZ C級W204而言,若更換掉所有配件價格可以買12部新車,顯見零件被壟斷時的不合理價格。劉尚志指出,若維修免責條款未通過,消費者未來花錢買的不只是汽車,還有背後被廠商綁住的維修費。
在產業衝擊面而言,劉尚志表示,我國汽車零件製造業每年產值約2千億元規模、對GDP貢獻近3千億元,且涵蓋下游獨立維修車廠、代工中小企業近400家、上市櫃公司52家,還有整體就業機會約15萬人。
若未能引進維修免責條款,劉尚志從歐洲案例觀察,我國本土汽車零件製造商可能將受到專利權衝擊而淘汰,15萬勞工生計也會受影響。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邱羽凡也表示,企業可以升級、外移,若未適時引進維修免責條款,國內勞動力升級、外移速度較爲緩慢,屆時可能會產生產業鏈外移與國內失業問題,專利權可以絕對也可以相對,但工作權只能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