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鹹菜到牛奶雞蛋包子 他爲學生飯菜操碎了心
1980年出生的項宗義,童年的經歷和都市裡的80後們大相徑庭。
他出生於浙江西南偏遠的山村,小時候,爺爺常講:“宗義這孩子是晚輩裡最有靈氣的,一定要讓他好好讀書,將來才能當上老師,完成我年輕時做一名老師的夢想,代我教育更多村裡的孩子,讓孩子們走出大山。”
爺爺的話刻在他的心上。初中畢業後,項宗義考取了龍泉師範學校。逢年過節他都要回到村裡,去母校看看,特別是兒時的老師。小學的時候,由於母親行動不便,項宗義大多時候都餓着肚子去上學。正是小學老師的幫助,才讓他在求學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並最終投入家鄉的教育事業。
項宗義至今記得,中考那年,要交50元的中考報名費,因爲家庭困難,是自然學科老師張成友替他繳的,這才讓他如願參加中考,考上了龍泉師範學校。“小學老師的無私幫助,讓我感受到老師
的職業不只是教授知識,更是改變學生的命運。因此,我逐漸立志要做一名受人愛戴的鄉村小學老師。”項宗義說。
師範畢業後,項宗義本來已經在城市安定下來,當一名中學老師。但有一天他接到小學老校長的電話,“宗義,沙鋪小學需要你。這裡地理位置偏遠,老師隊伍的流動性太大,如果你回來,對我們的幫助肯定很大。”
“家鄉的學校需要我。”帶着這樣的信念,項宗義毅然放棄了在寧波的工作,通過了縣裡老師招聘考試,回到了家鄉任教。
2011年9月,項宗義調到黃源小學任校長。到任後,他被孩子們艱苦的學習環境刺痛了。
“沒有校服,校園破舊。”項宗義說,“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學生們過上幸福的校園生活。不能讓學生過我二十年前的生活了。”這是他來到黃源小學時許下的承諾。
第一次來到食堂,每個孩子的面前都擺着一罐鹹菜。白飯就鹹菜,孩子們“狼吞虎嚥”。雖然當時每位學生每學期已經能夠有200元標準的營養餐,但受制於山區小縣的財政狀況和物價水平,平均下來每人每天只能保證吃上一頓2元左右的營養餐,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2011年,項宗義心情忐忑地撥通了蕭山區慈善總會時任會長褚木根的電話,蕭山慈善總會承諾,爲學生提供5萬元的營養餐費,孩子們的伙食條件得到了改善。
2011年11月9日,浙報集團佳友民情工作站、浙江在線《民生幫幫幫》、浙江電視臺錢江頻道《範大姐幫忙》和浙江經濟臺財富廣播《幫忙第一線》還成立了浙江首個省級主流媒體幫忙聯盟,專門組織記者赴黃源小學跟蹤採訪學生的生活狀況,爲學生尋找愛心幫助,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媒體的宣傳和幫助之下,杭州能工機電有限公司又爲學校補足了營養奶的缺口,孩子們每天都喝上了新鮮的牛奶。
從2011年年底開始,間隔一兩個星期,項宗義都會早早守候在縣客運站,等待“愛心巴士”準點駛達,然後把一箱箱的“愛心包子”護送回校,確保每個學生每天都能吃到一頓營養早餐。
2016年12月,他又籌集營養餐費6萬餘元,改善孩子們營養伙食,同時,開始實施他夢寐以求的水果工程,讓每個孩子每天都吃上一份水果,以此改善學生的血液黏稠度。
現在,這所學校已經逐漸形成了一日三餐、每週十五餐的營養餐制度。早餐有牛奶、雞蛋和包子,中餐、晚餐,每餐兩菜,葷素搭配,還有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