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到深海,中國這些“創新奇蹟”讓世人刮目相看

(原標題:從太空深海中國這些“創新奇蹟”讓世人刮目相看)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題:從太空到深海,中國這些“創新奇蹟”讓世人刮目相看

新華社記者陳芳、胡喆

天宮遨遊、蛟龍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大飛機一飛沖天!隨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中國創新經歷前所未有的“黃金五年”,幹成了多件長期幹不成的“大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以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爲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東方奇蹟”。

在一些西方媒體眼中,“世界的創新看東方,東方的創新看中國”已成爲一種新主流、新習慣。

——浩瀚太空,天宮天眼、悟空墨子齊給力。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5年來,中國人對浩瀚宇宙的探索一往無前。

經過一年緊張調試,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報告了它觀測宇宙奧秘所捕捉到的最新成果——確認了多顆新發現脈衝星,這開啓了我國天文望遠鏡原創發現的新時代

2015年我國成功發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目前正高精度地測量暗物質存在的間接證據,站在全球研究前沿探索宇宙起源的奧秘。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於2016年8月發射,將“絕對保密”的量子通信從理論向實用化推進了一大步,爲我國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00多年前的墨子不會想到,他的名字有朝一日會成爲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標誌。

——藍天之上,大飛機圓國人夢想

國產大飛機早日翱翔於藍天,曾經是數代中國人的夢想。2017年5月,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圓滿實現首飛!是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國從此不再是“沒有翅膀的雄鷹”。

如今,中國製造的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AG600、大型運輸機運20、新一代隱形戰鬥機殲20,將在藍天上組成耀眼的中國航空編隊

——五洋之下,蛟龍探海成果豐碩。

進入全球99.8%海域、培養職業化潛航員隊伍、深入開展國際海域資源勘察……5年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先後在南海、東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太平洋等七大海區152次成功下潛,使我國快速進入世界“深潛俱樂部”。

堅持創新發展,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三個面向”火力全開,改革發展接續發力,中國創新的實幹姿態更加昂揚。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開始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世界向東看”的創新奇蹟越來越讓人充滿期待;“中國這樣幹”成爲中國昂首邁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最新姿態。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科技是貫穿始終的不竭動力。”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指出,下一步將圍繞激發人的積極性開展工作,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爲科研人員創造公平、公正、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生態系統。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個自主創新並不是封閉的,而是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

無論是徜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長河中,還是來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起點上,人們發現:中華民族一次又一次從災難中奮起,有一種特殊的基因

這種基因就是偉大的中國式創新。這不僅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時代的選擇。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的交響曲正激盪出更加強勁的中國創新好聲音。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人們相信,一個強勁的中國正攜着無與倫比的創新實力蓄勢待發;一個屬於創新的時代正在孕育無限生機,自信的中國期待更多創新奇蹟!

(原標題:從太空到深海,中國這些“創新奇蹟”讓世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