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孩子,搶閨蜜男友,她真的讓人刮目相看……
鄭佩佩去世了,衆人忙着哀悼的時候,一則陳年往事翻出:亦舒和她的奪愛故事。
亦舒這幾年走入大家視線靠的是狗血劇的IP,她的好幾部作品,比如《我的前半生》,《喜寶》,《玫瑰故事》效果都不錯,版權價賣的好,也收穫了一批新的讀者。
老讀者稱她爲師太,她的作品大多配以短句,不知道和瓊瑤相比誰更有市場?但是比較瓊瑤的價值觀出圈,亦舒的作品,太多還是大衆直呼「狗血」。
其實比較小說,電視劇改編的過程中已經優化了不少,亦舒的作品她喜歡標誌獨立女性的愛情價值觀,但是看了幾部你就會懂,亦舒的所謂獨立新女人,其實都是上流社會的獨立女人。
她好喜歡說,女生要自重自愛,然後再愛人,但恕我直言,亦舒的大部分作品都講述漂亮女人的戀愛,各種和男人的糾葛,看不出什麼先自重後愛人。
亦舒的作品很少有草根女性,或許她眼中,女性出身就掌握地位權力是很重要的,女主角在豪門哭哭啼啼,爲愛所困,宛若郭敬明的《小時代》。
亦舒好喜歡拜金觀,她的所有作品,都隱約暗示了,有錢就有了一切。
有人說她跳不出牢籠,倒不如說她從未到人民羣衆中去,作品折射個人價值觀,亦舒應該是豆瓣文青最愛。
瓊瑤有過讓母親差點氣死的故事,亦舒也不例外,關於鄭佩佩和她的糾葛,是本次熱搜網友轟炸的主要對象。
鄭佩佩原來和亦舒是好友閨蜜,亦舒當時正處於離婚感情狀態,鄭佩佩心疼她,於是帶着自己男友嶽華一起照顧,結果照顧着就讓閨蜜和男友看對了眼。
這個故事很明顯被亦舒搬進了《我的前半生》,但亦舒有美化自己的嫌疑,故事中她不再是那個橫刀奪愛的女子,而是一個被愛所困的女人。
同樣《玫瑰的故事》中也有這樣的影子,玫瑰們天生麗質,男人們都瘋了一般着迷,亦舒也是一朵俏玫瑰,女人的男友會主動愛上自己。
嶽華和鄭佩佩分手後,最後和亦舒在一起了。鄭佩佩隨後去了美國結婚,幾年後鄭佩佩給嶽華寫了一封信,類似對於好友的傾訴,表達如今日子不痛快,但亦舒如雷大敵,公開信件羞辱曾經的閨蜜。
有種面對男友昔日白月光的無限防備之感。
嶽華提到,自己在採訪中提及鄭佩佩,亦舒回去就把他衣服剪碎。
好瘋狂的創作者,感覺這種愛寫感情的作家都有讓人瞠目結舌的本事,瓊瑤也是如此,把父母寫進自己的小說,全部是瘋癲的形象。
但在鄭佩佩這段故事前,亦舒還有更炸裂的往事,拋棄自己的親生兒子。
17歲那年,亦舒迷上了畫家蔡浩泉,父母反對婚事,亦舒堅持,結果沒幾年就分道揚鑣,亦舒生下了自己兒子蔡邊村。
不知道亦舒怎麼看待這個兒子的,在蔡邊村的記憶中,11歲那年,亦舒給他買了一個機械人,一起看完《007》,隨後亦舒隨風飄散。
對於孩子的心狠或許是亦舒認爲自己人生需要有新的開端,而孩子,無疑是拖油瓶,或者是,亦舒認爲婚姻對於自己的傷害男人無法知曉,她要將這一切降罪在自己孩子身上。
從孩子身上折磨男人,有的女人會從中獲取復仇的快感。
亦舒在《媽》中寫道:你的父親已經浪費了他的前半生,你又何苦再來浪費她的後半生。
痛苦的根源是什麼,亦舒其實並不清楚,她只是單純將不需要的東西拋棄了,2003年,蔡邊村拍攝了一部電影《母親節》,亦舒棄子的新聞才被媒體曝光。
事情沸沸揚揚,亦舒不得不出來迴應,她寫了一段文字,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我懷你的時候是那麼年輕,但是我要你活着,甚至我親生的母親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着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來,我只有十八歲。
亦舒希望大家能理解她的苦衷,理解一個女人的不容易,但當年評論中保留了網友的樸素看法,均是不認可,批評亦舒虛僞。
真的很難想象亦舒說這話的樣子,舉個例子,你能想到有一天鄭爽引用這番話表達當年非要打胎的心路歷程嗎?
亦舒的痛苦看起來爲女性逃離婚姻和男人桎梏提供了天然的辯護,也有女性認爲這是一種新時代的進步,令人不禁想到她對於瓊瑤的吐槽:那個瓊瑤,提了都多餘。
瓊瑤的作品是愛大過於天,所有一切,金錢地位權利,都要讓位於愛。瓊瑤的筆下,女人需要愛滋養,有了愛就能所向披靡。
亦舒的看法濃縮在《喜寶》中,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要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兩個作家的價值觀是不同時代的折射,影視劇給出了最好的反哺,瓊瑤爆紅時代,大家都在說愛,渴望得到一段真摯的感情。
這樣的女主角,爲了愛可以幹很多匪夷所思的事,那時觀衆也能接受。
而隨着經濟發展,亦舒佔據了主流,大家都渴望錢,亦舒筆下的上流社會有錢女性成爲了絕佳羨慕對象,他們可以爲了錢捨棄愛,也是當代大部分人的寫照。
但這也是如今亦舒作品難以改編的地方,赤裸裸的金錢是慾望的象徵,它不適合成爲藝術作品的載體,更多時候,電視劇闡釋的是一種理想主義,它寄託着天下人對於某種稀物的渴求。太過現實會宛若鏡子,照的人尷尬。
易得無價寶,難求有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