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拜登政府人事看美中關係 學者:競爭定位清晰
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特別提到,美國能夠勝過中國,這顯示美中的戰略競爭定位仍然清楚。(示意圖/shutterstock)
國策研究院今天舉辦座談會,學者林正義分析,從美國新政府相關人事安排可看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競爭定位仍清晰,其中新任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在中國議題上就屬於強硬派。
國策研究院等研究機構上午舉辦「拜登就職後美中臺關係與印太安全局勢」座談會,由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主持,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臺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等人出席。
林正義表示,美中關係不只涉及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新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是兩個大國在未來4年能否改善已落到低谷的關係;而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特別提到,美國能夠勝過中國,這顯示美中的戰略競爭定位仍然清楚。
林正義也提到出任白宮新設的「印太事務協調官」職位的康貝爾(Kurt Campbell)指出,康貝爾從前總統李登輝時期就與臺灣有所接觸,對臺海有很深的瞭解,而且在中國議題上屬於強硬派,期待在康貝爾擔任此職位期間,拜登政府在美中相關議題上除了剋制,也不怕對抗。
蘇紫雲則提出「韌實力」說法,推測拜登政府對中國大陸將採取安全、現實且「七分軍事、三分科技與貿易」等彈性圍堵的方式,在氣候變遷等非傳統安全議題與北京當局對話,但在軍事、核武等傳統安全議題上維持強硬態度。
張國城說,中國未來可能不斷用軍機繞臺等「和平邊緣」策略,讓臺美感受兩岸「不和平」的一面,製造危機意識,以利「兩岸和平協議」誕生,而美國政府後續態度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