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的地質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漢字語言作爲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歷史的長河裡光彩照人,熠熠生輝。成語,作爲固定短語,是漢語文化中一大特色。衆人皆說,成之於語。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一定的意義,很多成語都是由古代漢語傳承下來,背後往往有一個典故。
看出來這個圖片的寓意了嗎?
經歷過高考洗禮的同學一定會對語文考題中的成語辨析題印象深刻。
高考成語備考資料
浩瀚的成語世界中有一些成語蘊含了樸素的地質學原理,今天小編就整理了此類具有代表性的成語,一探成語背後和地質有關的知識。
Part.1
信口雌黃
“信口雌黃”比喻不顧事實地隨口評說,胡說八道。“信”意爲任憑,聽任,那爲什麼信口和雌黃連在一起就有張口瞎說之意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雌黃這一礦石。
雌黃是層狀硫化物礦物,又稱爲“雞冠石”,在低溫熱液礦產中常與雄黃伴生,二者有“礦物鴛鴦”之稱。雌黃的化學成分爲三硫化二砷(As2S3),其純淨的晶體爲單斜晶系礦物,形狀呈短柱狀或者板狀,集合體的形狀呈片狀、梳狀、放射狀、土狀等。
雌黃
雌黃(檸檬黃色)、雄黃(橘紅色)集合體
雌黃的顏色呈檸檬黃色,條痕呈鮮黃色。而雌黃和胡說之間的關係就在於此,原來在中國古代,人們書寫用的紙張多爲黃色,與雌黃的條痕色接近,如果在紙上寫錯字了,就用雌黃在錯字上塗抹再重寫。
《夢溪筆談·卷一·故事一》有云:“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嘗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塗之則字不沒,吐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蓋用之有素矣。”可見雌黃就是古代文人的“塗改液”或者說是“橡皮擦”。
“信口雌黃”這一成語則源自晉代孫盛所著《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王衍是西晉大臣,在與人談天論地之時侃侃而談,經常隨意批評別人的觀點,有人質疑他的觀點時,他更是隨口更改,經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於是人們把他隨意亂改和瞎說的品行稱爲“口中雌黃”,後來引申爲成語“信口雌黃”,流傳至今。
Part.2
丹青妙手
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音huo,四聲)這兩種中國古代製成硃紅、青藍顏色的礦石,後泛指繪畫,尤其是國畫的顏色。“丹青妙手”比喻善於巧妙運用色彩的手,後多指國畫大師。唐代高蟾《金陵晚眺》有詩:“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國畫大師張大千作品
丹青中的丹砂和青雘究竟是何種礦物呢?
丹砂,即硃砂,學名爲辰砂,是一種低溫熱液硫化物礦物,化學成分爲硫化汞(HgS),晶體屬三方晶系,單晶常呈菱面體、厚板狀、短柱狀。集合體呈粒狀、塊狀、被膜狀。顏色常呈鮮紅色。純淨辰砂爲金剛光澤,半透明。
辰砂晶體(紅色)
在中國,硃砂的使用歷史悠久。封建帝王曾用硃砂來煉長生不老之仙丹,雖然煉丹道士沒有幫助皇帝昇仙,民間巧匠卻把硃砂研磨以製成紅色顏料而流傳千年。從紫禁城的紅牆,到中國畫的硃紅;從文人的印泥,到百姓的漆具,都有着硃砂的身影。
硃砂研製的紅色顏料
故宮紅牆和白雪更配哦~
國畫中的硃紅色
青雘,又稱石青,是製作青藍色系顏料的主要礦物,學名叫藍銅礦,是一種鏈狀碳酸鹽礦物,化學成分爲Cu3[CO3]2(OH)2,晶體屬單斜晶系,單晶常呈厚板狀、柱狀、短柱狀,集合體呈粒狀、晶簇狀、皮殼狀、土狀。顏色常呈深藍色,條痕淺藍色,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與孔雀石共生,遇鹽酸劇烈起泡。
藍銅礦集合體
藍色的藍銅礦與綠色孔雀石共生
國畫中的石青色
Part.3
滄海桑田
滄海桑田,語出晉代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意指世間事物變化較快,或變化久遠。從地質學的角度看來,滄海桑田寓意海陸格局的變遷。
板塊運動造成大洋的俯衝消減與超大陸的分分合合,海洋轉化爲陸地與高山,大陸轉化爲盆地與大洋。小編在網上找了一張模擬板塊運動與海陸變遷的動圖,彷佛站在上帝視角來觀看這如此宏大的場面,大家感受一下。
地質歷史時期海陸變遷示意圖
有關海陸之變遷古人也有認識,沈括在《夢溪筆談·雜誌一》中這樣記載:“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此乃昔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
遠在內陸的山間,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可見滄海桑田之變。
山間地層中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
在地質地球所博物館發現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
Part.4
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語出東漢班固《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比喻堅持不懈,細小的積累可以達成巨大的成就和結果。而在地質學上,水滴石穿在喀斯特地貌地區則得到了有力的印證。
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觀
喀斯特地貌的組成岩石多爲可溶性岩石,如碳酸鹽巖中的灰巖、白雲岩等,其化學成分中的碳酸根在遇到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反應生成溶於水的碳酸氫根,岩石在流水的溶蝕和沖刷下形成喀斯特地貌獨有的天坑、溶洞、石林等景觀。
重慶小寨天坑
湖北恩施騰龍洞
以上列舉的幾個成語拋磚引玉,你還知道哪些和地質學沾親帶故的成語?快快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吧!
來源: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本文已獲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轉載註明出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聯繫webmaster@kepu.net.cn
中國科普博覽是中科院科普雲平臺,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依託中科院高端科學資源,致力於傳播前沿科學知識,提供趣味科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