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女權之聲:無懼年代》:原來女人曾一無所有
文/陳樂融
不知是巧合或星象,西方影壇這兩年出現不少回顧二十世紀人權奮鬥歷程的佳作,包括黑人題材的《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逐夢大道》(Selma)、同志題材的《驕傲大聯盟》(Pride)、《石牆風暴》(Stonewall)等,《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接力補上女權這一塊。
雖有紀錄片式的中文片名,也確有沉重背景和肅殺之氣——如所有歷盡艱困、苦盡甘來的勵志片爲主角佈置的舞臺——但本片已超越好不好看這層次,帶給我的感受是尊敬與必須。
身爲安安全全在鍵盤打字的人,習慣對手邊擁有的權力視而不見,而就在不過兩代之前,男人不折不扣是壓榨女人的統治階層。政府男人開的,法院男人開的,工廠與商鋪男人開的,連家庭、孩子都是男人名下。女人沒有投票權、財產權、養育權。女人只能聽男人的。
如果要反抗,寫作、陳情都是文攻,本片描述當女人受夠了好說歹說還被漠視、嘲諷、反擊、霸凌,決定開始從最小暴力(如磚頭砸櫥窗)這種街頭路線騷擾現狀,我們看到了男性帝國回報的論述是:
這恰好證明女人「情緒容易激動」、「腦子有病」、甚至「瘋了」——結論是:女人不配自己做決定,應該聽從爸爸、兄弟、先生的決定。所以不能給她們投票權,因爲她們要的東西會更多。
歷史充滿這類倒果爲因的黑暗臉孔:強權把人變成奴隸,剝奪其教育自己、改善處境的一切資源,再來責備奴隸「髒」、「蠢」、「沒有理性與靈魂」。霸凌者對自己的歧視醜態毫無自覺。
遇到女人起而抗爭,男性治理者想到的就是虐打、鎮壓、監聽、分化,即便兩造對話,也永遠強調「惡法亦法」,「你們不守法」——「對維穩上癮」不是哪個政權的專利,而是所有既得利益統治階層的心魔。
慚愧我連這羣抗爭者中最有名的精神領袖艾米琳潘克斯特(Emmeline Pankhurst)也沒聽過,但無礙欣賞本片英雌的犧牲奉獻,也對人類這段歷史充滿酸楚地致敬。
●陳樂融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遊走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品牌及營銷顧問、人文心靈講師等多種角色。
●滑手機看娛樂,下載《娛樂星光雲App》ios:http://goo.gl/bcDCJuAndroid:http://goo.gl/Wqe9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