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運30年...買屋痛苦度南北大不同 業者:當年高雄房價僅個位數
▲農16和凹子底現在是高雄房市的蛋黃區,地價動輒每坪200萬元,但在民國91年土地只要每坪15萬元就買得到。(圖/記者陳建宇攝)
記者陳建宇/高雄報導
距今30年前全世界發生了許多大事,但跟你我更息息相關的,則是在30年前的今天、在臺北發起的「無殼蝸牛運動」。但業者指出,30年前高雄房價才個位數,相較之下購屋壓力較輕,這樣的活動在房價低的高雄似乎較無感。
不過相較於臺北的熱烈抗議,甚至夜宿忠孝東路,高雄對於「巢運」似乎不感興趣,資深代銷業者、三禾廣告總經理黃永清表示,30年前高雄的房價每坪才個位數,相較於臺北房價當時已上漲到每坪超過20萬元,高雄民衆負擔的壓力並不會太大,因此還不至於想走上街頭抗議。
黃永清指出,這30年來萬物齊漲,1個紅豆麪包以前賣5~8元,現在至少23元起跳,漲了3~4倍,高雄房價也有成長,但幅度約2~3倍,比起臺北或上海等地,房價的成長仍算健康。
比起房價,高雄地價上漲幅度較驚人,資深建商表示,以高雄市美術館周邊土地爲例,20年前土地1坪約30萬元,現在地價則是上百萬元,條件好的每坪200萬都買不到,農16也是同樣狀況,據瞭解,2002年時,土地甚至每坪15萬元就買得到,現在同樣的土地條件,地價一樣飆破每坪200萬元。
京城建設發言人周敬恆則指出,高雄房市基期較低,房市體質也比較健康,這幾年房價上漲主要來自地價及營建成本增加,這30年來房價上漲的幅度也不算太大,但重點在於民衆的薪資水準比起30年前上漲更少,纔會讓民衆購屋產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