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機構善終難!醫改會籲改進機構安寧 讓長輩走的有尊嚴

醫改會今藉由行動劇演出長照家庭苦尋安寧資源困境。(醫改會提供/林周臺北傳真)

歷年居家安寧佔總安寧服務人次佔率趨勢圖。(醫改會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90幾歲的李伯伯,長期罹患慢性腎臟病,住在長照中心,近期經常出入急診。他告訴兒子,活到90幾歲已經沒有遺憾,長照中心就像自己家,能不能讓我在這裡離開?兒子四處查詢方案,卻找不到能讓李伯伯有尊嚴地離開的方式,這樣的故事是許多家庭的寫照。健保署2014年起推動乙類社區安寧照護,提供到宅、到機構的服務,但在360家院所中,實際提供服務的僅有166家,與「在地善終」的目標仍有距離

醫改會副執行長林雅惠表示,目前全臺有1084家長照機構,其中有5萬1282名正在入住的住民,但長照機構是否提供機構安寧,取決於合作醫院是否有提供居家安寧服務。根據醫改會統計,2011年到2019年,醫院安寧服務人數從1萬5114躍進到6萬2421人,增加率約313%;居家安寧服務人數卻僅從4753上升至1萬2748人,增加率約是醫院安寧的一半。這9年間,居家安寧佔總安寧服務人次的佔率由23.92%下降到16.96%,降幅達3成。

健保署醫務管理科長陳依婕表示,該署2014年起推動推動乙類社區安寧照護,提供到宅、到機構的安寧服務。根據2019年統計,目前可提供服務的院所有360家,實際提供服務的僅有166家,原因可能是基層醫院衛生所後援不足、也可能是沒有接觸到個案

醫改會針對健保署公告的341家乙類安寧的醫療院所或居家護理機構,比對其分佈狀況,並抽其中77家以電話調查方式詢問其服務提供狀況,結果有近3成(28%)沒有實際提供服務,理由包含人力不足、有安寧病房而無提供社區安寧、僅提供諮詢

另外,3分之2的院所或機構「有條件提供服務」,附帶條件包括病家需先附上病歷摘要、建議至其他院所、需住在車程30分鐘內區域的限制、需做出院準備並由個管師轉介。341家乙類安寧院所在各縣市分佈,最多的縣市有37家,7個縣市少於10家。南部最多,東部最少,各縣市平均布建僅8家。

341家乙類安寧院所中,有縣市是地方衛生所爲大宗,以南投縣爲例,11家乙類院所就有9家是衛生所、屏東縣37家中有24家是衛生所,但衛生所因受限醫師人力與後援不足,往往很難提供服務,若有跟醫院搭配,也僅能提供給藥服務。

醫改會認爲,政府應將乙類開辦率較低、推進機構量能不足的縣市優先列爲加強布建的對象,針對現有的缺失提出改善報告,並提供有意願的診所、衛生所足夠的誘因、後援與支持,且要比照表揚宣導成效績優的醫療機構,來表揚推動安寧有成的長照機構。若全臺1084家機構都能落實臨終安寧,讓5萬1282個住民獲得服務,將可省下60億的健保點數

陳依婕表示,健保署目前雖然沒有針對乙類社區安寧照護的檢討報告,但居家安寧每年都列在工作計劃中,都有和分區業務組合作開發在地、創新的方式、提供相關資訊,盼藉此鼓勵院所提供服務,提升服務的量能。

醫改會認爲,政府應將乙類開辦率較低、推進機構量能不足的縣市優先列爲加強布建的對象,針對現有的缺失提出改善報告。(林周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