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整合 12部醫設14家住宿機構

圖爲外籍看護陪伴着老人家外出散步。(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及長照需求大幅增加。衛福部13日宣佈,將斥資40億元在12家部立醫院,成立14家住宿式長照機構,預計2029年前完成,提供約1900牀的長期照顧服務,落實醫療長照整合目標。專家建議,政府除了擴建牀位,也應同步思考人力不足問題,並且投入積極復能,讓醫療、長照的銜接更通順。

衛福部附屬醫療及社福機構管理會副執行長王裕煒說明,近年來共26家部立醫院,成功整合醫療及長照,如結合日照中心、失智照顧、居家醫療,在全國各地構建不同形態的長照機構,建立一站式的長照服務模式。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住宿型機構需求量大,目前牀位不夠,國家願意增建牀位數是好事。不過,住宿型機構面臨「照顧人力不足」問題,即便有牀位也開不了牀,政府應同步思考人力運用問題。

臺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立認爲,這14家住宿式長照機構,能提供失能者銜接醫療端到長照端的服務。我國許多失能者,接受醫療服務後,出院卻找不到合適長照機構,兩端銜接過程不通順,導致失能者無法及時進行復能。

林金立強調,應提供失能者積極復能,否則再多牀位都不夠用。失能者出院後的「復能黃金期」是最適合投入醫療、長照整合服務的階段,讓他們度過高風險期,進一步迴歸社區使用居家服務,得到更好的自立生活;或是轉到民間一般長照機構,讓長照服務進入不同歷程的分級照顧。

林金立表示,要補足「復能黃金期」醫療和長照銜接資源不容易,讓政府主導、由部立醫院開始做是最好的。建議設計相關機制,讓復能得差不多的長者轉出,讓部立醫院附設近2千牀位可有空位,提供更多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