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與資本都需要耐心
《哪吒之魔童鬧海》影片持續火爆的背後,既是中國文化產業歷經多年積澱、產業鏈條日臻完善的必然結果,也離不開耐心堅守長期主義。當資本與創作形成“耐心同盟”,各方纔能更好保住品質、留住觀衆。
近日,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突破120億元,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後,繼續在全球影史票房榜高歌猛進。影片持續火爆的背後,既是中國文化產業歷經多年積澱、產業鏈條日臻完善的必然結果,也離不開耐心堅守長期主義。
耐心,是這部電影火爆的重要原因。電影作爲精神文化產品兼具藝術性和商業性,並非流水線上的標準化產品。劇本創作、拍攝製作、宣傳發行環環相扣,有耐心才能成就精品。反觀一些急於求成賺快錢的項目,在部分資本催促下倉促上馬,不注重打磨作品,讓觀衆一次次購票後失望心寒,相關市場自然熱不起來。這部動畫電影的成功有力證明,觀衆更願意爲耐心打造的匠心之作走進影院,爲誠意滿滿的精良周邊敞開錢包,用真金白銀爲文化產業發展投出“信心票”。
14億多人口文化消費升級的浪潮,正在重塑電影市場投資與生產的新格局,也爲耐心資本提供了堅持長期主義的底氣。耐心資本的長期陪伴與風險共擔,讓主創團隊得以心無旁騖地集中資源雕琢精品,也讓人才儲備、技術積累等需要厚積薄發的電影工業要素日趨成熟。
電影產業的繁榮,本質上是創作、投資與消費的齊頭並進。若是僅追逐“爆款速成”,忽視內容深耕,無異於在一片沃土上揠苗助長、竭澤而漁。健康的電影產業生態像熱帶雨林,既有《哪吒》《流浪地球》等系列大片構築的“參天大樹”,也需不同題材、不同體量、不同週期的“灌木花草”共生共榮。耐心資本的作用,正是爲不同體量、不同週期的項目提供適配的養分,讓市場日益繁榮、讓觀衆心滿意足。若只是蜂擁“摘果”卻無人“栽苗”,行業終將陷入同質化內卷,喪失創新活力。從“收割者”轉向“播種者”,繁茂行業生態、持續打造精品,資本才能從耐心中長久獲益。
耐心並非註定有回報,空有耐心卻沒有眼光是文化投資大忌。以尊重創作規律爲前提,不向短期利益妥協,不被資本挾持,以戰略思維投資“潛力股”,纔是耐心資本應該堅持的原則,才能實現從單部作品爆紅到行業長紅的跨越。一方面,資本要將慧眼與耐心相結合,挖掘和培養更多編劇、導演等行業人才來施展才華。另一方面,應以長遠佈局強化技術研發、IP衍生等產業鏈薄弱環節,充實收入來源。此外,監管部門亦需完善配套機制,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原創動力,通過拓寬融資渠道、豐富幫扶項目等方式,讓耐心資本顧慮更少,讓中小體量主創放心無憂。
票房終會刷新,市值或有起伏,文化產業的發展唯有腳踏實地才能行穩致遠。當資本與創作形成“耐心同盟”,各方纔能更好保住品質、留住觀衆。期待更多創作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深耕內容,更多耐心資本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智慧長遠規劃,讓理性的投資熱潮滋養“百花齊放”的文化產業,向世界分享更多中國文化的時代故事。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