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擴容後銀行系“耐心資本”加速入場 中銀資產將圍繞試點城市核心優勢產業開展投資

《科創板日報》12月13日訊(記者 李明明) “自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擴大以來,中銀資產密切對接試點城市當地的政府、引導基金、地方國企、市場化母基金等合作方,積極推進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截至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兩支基金的登記,同時有多支股權投資基金正在設立中,合計規模百億元。”中銀資產戰略投資官章彰近日在2024中國母基金50人論壇上表示。

近期,關於商業銀行參與股權投資業務的鼓勵政策頻頻發佈。今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創投17條,其中明確提出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充分發揮其在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企業重組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9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從上海擴大到了北京、天津等18個城市,並同步優化了監管要求。

政策影響下,銀行系資金也加快了對科創母基金等的探索。今年8月,中國銀行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率先推進設立科創母基金,總規模300億元。

此後,中國銀行加快推進這一300億元規模科創母基金的佈局。今年11月,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中銀證券等共同發佈合作中銀大灣區(深圳)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基金,規模50億元。這是中國銀行科創母基金在深圳佈局的首個項目。

章彰介紹,作爲中國銀行股權投資管理特色平臺的中銀資產,截至目前已累計投資170多個項目,既覆蓋了能源、化工、建築等傳統企業,也覆蓋了集成電路、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下一步,中銀資產將繼續秉承價值投資的方法論,以VC、PE兩類細分策略滿足不同發展階段客戶股權融資的需求。其中VC類的投資以支持未來產業、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爲導向,投資方向聚焦於新一代信息技術、低碳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核心賽道,重點滿足初創期至成長期科技企業的成長需求。PE類的投資聚焦於應用新技術發展壯大的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圍繞試點城市的核心優勢產業開展投資,重點滿足成長期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 章彰說。

對於業內 “投早、投小、投長、投硬科技”理念,在章彰看來,“投早對股權投資機構而言,不確定性有所增大。投小,意味着決策成本比過去更大,投長意味着機構可能承擔的道德風險會相應增加,投硬更是對機構專業投資能力的挑戰。”

因此,面向未來,無論是從募投管退的角度還是從投前、投中、投後、投研等角度來看,都需要公司在內部的流程、資源配置、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做出變革,以應對新的挑戰和機遇。

此外,章彰認爲,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要挖掘企業的投資價值,重點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

首先是投資時機。一般而言,國內科創企業IPO前的估值是少數投資者與被投企業協商的結果,而IPO後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纔是對被投企業估值客觀性的真實檢驗。均值迴歸理論在投資界同樣適用,價值高估必然有迴歸客觀估值的過程,而這將可能給投資者帶來長期的賬面虧損。爲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要圍繞政策、市場、業務特徵,深入研究區域、行業和企業,以專業能力避免跟風與盲從。

其次,股權投資的成功與否,在於是否選擇了那些帳面價值低於內在價值的企業,企業內在價值高低取決於存續期的長短、利率水平以及未來經營型現金流的預期。要使用更爲審慎的方法對企業現金流進行估算,尋找那些即便是發生意外事件也不會引發股東浩劫的企業。

第三,要選擇好實控人,最終能夠實現基業長青的企業一定是實控人具備企業家精神的企業。股權投資機構需要判斷企業家的性格特徵和領導能力,經過時間檢驗能夠保證股權資本回報穩定增長的企業家更值得長期投資、持續關注。

第四,從股東結構方面,需要關注股東數量和結構的平衡,選擇被投企業要避開那些股東數量特別多的企業,另外重磅產業投資方的介入也是被投企業投資價值的一個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