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疫情肆虐爲中國經濟添壓
從這樣的決定可見,要在「清零」政策與維持正常經濟活動之間取得平衡並非易事。
即使中國中央已承諾提高「動態清零」的針對性與效率,但是當原先的措施成效不彰時,在選擇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實施嚴厲的封城措施。
中國疫情新增人數仍未見頂,而且多地零星散發,對消費的影響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另外,疫情管控下物流體系受到明顯影響,數據顯示中國整車貨運流量下降超過25%,部分行業供應鏈存在停滯的可能性。因此在疫情影響下,經濟基本面下行壓力增加。
中國的持續封城,可能會逆轉去年底以來呈現的供應鏈壓力緩和,尤其上海是全國最大的製造業中心之一,聚集衆多汽車和電子產品供應商,該市亦擁有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上海的倉庫、工廠以及大部分的港口和機場關閉,導致貨運滯留以及貨物堆積,這可能再次使航運公司不堪重負,並進一步增加運輸成本。
其次,美國國債收益率繼續上行,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12年來首次倒掛。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的降息空間可能會受到一定製約。同時美債利率上行對市場估值,尤其是成長股估值也有一定壓制。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美的貨幣政策一直分道揚鑣,然而我們可以預期,在今年餘下時間,隨着中國政府推出刺激措施以拉動經濟復甦,從而實現此高增長目標,同時美國聯準會收緊貨幣政策以對抗高通膨,這種分野料將加劇。
上述因素疊加,共同導致了市場情緒的進一步弱化。目前從中長期來看,市場估值已經處於相對低位,且市場估值已經反映了較爲悲觀的預期,後續的機會或大於風險,可能是中長期佈局的一次良機。但短期來看,地緣衝突、通膨、疫情反覆、聯準會政策等不確定性因素仍未現明朗趨勢,市場情緒較弱,市場短期或仍可能出現較大的波動。
畢竟Omicron對中國的短期衝擊較大,全國31個省區當中已有28個受到影響。根據中國統計局資料,受疫情影響的地區,部分工廠暫時減產或停運。
一些接受調查的公司指出,臨時工人短缺、物流樽頸,以及交貨延遲等情況。與此同時,地緣政局緊張亦抑制外部需求。至於非製造業方面,住宿、餐飲、鐵路及航空等面向消費者的商業活動指數均見大幅下降。
兩項PMI數據回落反映中國經濟正面對國內外重重挑戰,這是自2020年第一季以來疫情最嚴重之時,而封城亦正影響服務、工廠生產及供應鏈,地緣政局緊張則削弱外部需求,並推高原材料價格。
由於私營範疇的消費及投資需求均受影響,官方需要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並加強財政支持,纔有望實現今年5.5%左右的增長目標。中國國務院已承諾更早及更快落實政策及應急方案,力求穩增長及應對潛在不確定性。因此,預料中國政府將在短期內下調政策利率或存準金率,並會容許在地方層面進一步放寬房地產政策,同時在年內加快落實基建投資項目等。
無論如何,支持性貨幣政策並不足以提振經濟,企業將需要增加信貸需求,爲實體商業活動提供資金。到目前爲止,這方面的訊號好壞參半。實際上,2022年1月的銀行貸款較2021年9月略有放緩,不過2021年第四季的信貸需求數據顯示略有改善。可持續增長始終來自具有經濟效益的投資。這些資金將繼續流向高端製造業、科技、替代能源、服務及強大的消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