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重啓將爲亞洲經濟復甦提供動力
從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後,中國政府強調基礎設施和高技術產業投資的重要性這點來看,基建和製造業投資有望堅韌增長。着眼於中國基建投資增速保持穩定增長,對穩投資、穩增長髮揮了重要基礎作用。在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支持下,我們認爲基建投資增速將延續回升態勢。
此外,2022年亞太區出口無疑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亞洲其他地區對中國出口的按年增長,自去年中起開始呈現收縮。面對歐美需求今年有可能下降,中國的復甦將有助亞洲出口抵禦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
至於中國的商品進口方面,近兩成是礦物燃料及石油。雖然大部分來自俄羅斯及沙烏地阿拉伯,但以中國的規模,其復甦仍有利於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商品出口國。中國有45%的礦石、礦渣及礦灰進口來自澳洲,中國市場反彈將成爲澳洲出口增長的關鍵。
話雖如此,從西方地區例子可見,疫後復甦關鍵動力在於服務而不是商品,因此從中國經濟復甦傳導至進口增長的力度,或較過去的經濟週期更爲溫和。鑑於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發揮重要作用,經濟重啓將對全球通膨產生影響。從供應鏈角度來看,隨着製造業及航運業活動逐漸回覆正常,長線將有助紓緩供應鏈瓶頸。
中國經濟重啓亦將對商品市場產生影響。在2021年至2022年,中國月均原油進口量減少4%,遠低於2019年12%的月均增幅。如果石油輸出國組織或其他產油國拒絕提高石油產量,或會令供應短缺加劇並推高油價,而建築業復甦亦會增加鐵礦砂及水泥等商品需求。至於地區方面,香港、泰國等地將會成爲主要受惠者。商品價格亦將在短期內受到支持,有利馬來西亞、印尼及澳洲等經濟體。
從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2023年中國資產具備高性價比。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當前市場對經濟、對房地產風險、還是對美國聯準會升息的擔憂,都在明顯緩解和改善。中國資產性價比提升,正吸引外資加速回流。
整體而言,2023年中國股市預計是機會遠遠大於風險的,在經濟復甦的前期,市場可能會在預期及現實之間來回帶來階段性的震盪,我們更應該積極尋找結構性的投資機會。例如重點挖掘盈利有張力的行業,如基建、科技、新能源汽車、房地產產業鏈等;再來是可以挖掘部分週期行業中的結構性機會。
隨着中國股市基本面修復正在開啓,市場前期擔憂的三大問題即疫後復甦、穩增長政策的具體落地力度,以及資金面的緊張問題均出現改善。在上述三大因素迎來邊際改善之際,市場蓄勢已充分,A股階段性底部探明,春季行情方興未艾,建議投資人逢調整即可考慮適當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