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炎裕專欄-全球選舉接力賽貫穿2024年

臺灣總統大選後,焦點放在大陸兩會與總統當選人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前的兩岸互動。這次選舉透過網路媒體凸顯世代差異,2分鐘甚至30秒的影音要有創意夠好笑,意見領袖與網紅的社會影響力不輸造勢與文宣,各種弊案攻防遠比不上低薪與房價等切身問題。

6月9日歐盟27個成員國將舉行歐洲議會選舉,民調顯示中間偏右派的歐洲人民黨(EPP)應該會再度成爲最大黨團,但可能因中間偏左派社會黨和民主黨和自由派復興歐洲黨等盟友影響,減少一些席位。歐盟專家預估大贏家是極右派,代表人物是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匈牙利總理奧班和法國勒龐等,將在新擴大的720席議會中獲得較多席位。

俄烏戰爭後反移民情緒激烈,掌權數十年的中間派受到俄烏戰爭衝擊經濟影響民心思變,而極右翼政黨認爲援助烏克蘭、制裁俄羅斯、移民限制、氣候控制等,甚至歐洲與大陸互動方式要重新檢討調整,他們揚言要在這次政治「風向球」選舉重塑歐盟,在移民問題更強硬,而氣候政策趨於軟化以保護就業和產業,歐洲各國都在仿傚或複製川普。

馬克宏1月9日任命「政治神童」34歲的教育部長艾塔爾接任總理,成爲法國史上最年輕且公開出櫃的總理。艾塔爾2020至2022年擔任政府發言人並出任法國最年輕的教育部長,馬克宏希望此舉能讓他在6月歐洲議會選舉成功對抗極右派勢力,避免任期結束前成爲跛腳總統。

馬克宏2022年連任成爲20年來首位成功連任的法國總統,他對內強行推動不受歡迎的年金改革人氣低迷,對外又因爲主張歐洲戰略自主但和俄羅斯普丁多次會談未果,被譏爲「小孩玩大車」。法國極右派政黨「國民聯盟」28歲歐洲議會議員巴德拉成爲勒龐的接班人,民粹主義擡頭考驗馬克宏領導的歐盟在歐洲議會的影響力。

德國執政黨陷入多重危機,經濟問題日益嚴重,政府無能爲力,而在野的「德國另類選擇黨」討論大規模驅逐移民,引發德國各地140萬人參與反對該黨的示威活動。德國經濟核心問題是與大陸關係各方看法分歧:德國沒有美國經濟體龐大底氣能直接對抗大陸,大陸又把歐洲當成對抗美國重要盟友,電動車進口就是德國與大陸重要談判焦點,大陸電動車價格低廉競爭力強,直接衝擊德國高級車未來營運展望。

美國大選拜登與川普再戰,如果拜登總統獲勝,預計韓美日安保與經濟互助體制將持續加強;如果川普獲勝,美國會增強美國優先主義政策的速度。

2023年爆發以巴問題重創民主黨選情,美國支持猶太人但各地同情巴勒斯坦聲量增加,對執政黨政府不滿如同複製70年代越戰,一切責難由主政的民主黨概括承受。

佛州州長退選後,川普在共和黨已無競爭對手,川普政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川普最大問題是爲了選票可以隨意扭曲事實,他認爲中國人搶奪美國人的市場與工作機會,完全不看就業市場數據變化;他認爲臺日韓搶了美國半導體產業要課稅;歐盟(北約)和日韓都是靠美國保護要增加保護費。「地緣政治」與「美國大選」被選爲今年二大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