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差點成爲新中國首都,如今淪爲四線小城

新中國成立前夕,有一個重大的課題擺在大家面前。

那就是,確定新中國的首都。

要知道,選定新中國的首都絕不是一件小事,它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位置、人口、地理、資源、交通、經濟、歷史、文化等等,涉及到很多方面。

當時確定的種子城市有11座,分別是:哈爾濱、西安、延安、洛陽、開封、成都、重慶、廣州、南京、上海和北京。

這些城市各自有着獨特的優勢,也有着自身的不足,最後經過組委會綜合考慮,最終將首都選定在了北京。

剩餘的10座落選城市,在70餘年的發展中,也都展露出了新的風貌和姿態。其中,有一座城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70餘年發展不進反退,如今淪落爲四線小城。

它就是,開封。

開封,簡稱汴,古稱老丘、汴京,目前是河南省地級市,位於黃河中下游平原東部,地處河南省中東部。

開封曾是“八朝古都”,距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相繼在此定都。

尤其是北宋時期,開封的經濟和文化達到巔峰,一度成爲全世界最大的都市。文獻記載,當時西方國家的城市人口不過10萬時,北宋開封的人口已超過了百萬。

宋朝重文輕武,社會和諧、經濟發達,在其建都的168年間,兵變、民亂次數和規模在中國歷史上相對較少,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鼎盛繁華。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圖》,將當時開封汴京的繁華表達的淋漓盡致。街市如潮,萬民樂業,高樓林立,百業鼎盛,一派祥和。

近代史學家陳寅恪先生也曾在他的著作中論述過汴京:“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同時,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也一致認爲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最高代表。

在古代,開封地處中原,水路、陸路交通便捷,周邊又有良田沃野,水資源豐富,它也曾是唐朝洛陽故城所在地,文化厚載,趙匡胤將其定位國都。

有着如此多的殊榮,在新中國首都的遴選中,開封能夠入圍也在情理之中。

但其最終沒有被選定爲首都,究其根本,它也是有着明顯的侷限性的:

一、黃河水患

開封位於黃河、汴河、惠民河和五丈河四條水道的中心,水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

便利的水資源,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尤其是黃河,經過幾千年的泥沙堆積,河道已經高出城市面很多,成爲危險係數極高的“懸河”。

且黃河在近千年的歷史變遷中,也曾發生過多次氾濫的事故,有文獻記載,曾經的戰國古城、隋唐城、宋汴京城、明清故城等都城,都被黃河掩埋在了泥沙之下。

有着這一極端的影響,開封落選,自然在情理之中。

二、城市規模小

自從南宋定都杭州開始,開封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逐步衰落。金、元、明、清時期,開封雖然還是重要的中原城市,但已不再是國之都城。

明朝開始,朱棣定都北京後,中國近600年的都城都在北京,與北京城相比,開封的城市規模明顯小很多,也缺乏足夠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三、埋着大量文物

因爲黃河氾濫的緣故,當年開封城被完整的淹沒,形成世界罕見的“城摞遺址”,在開封之下,埋藏着大量的文物。

出於對文物的保護,開封也不會進行大面積的開發和城建,據悉如今的開封市區也不允許建造15米高的建築,這明顯限制了開封的發展。

基於此,1954年,河南省特意將省會從開封遷到鄭州,失去省會城市光環後,開封的發展正式走向衰落,人口流出,經濟落後,城建不足。

這也許就是時代發展的選擇。

每一座城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擔負着不同的歷史使命和責任。縱有世界仰望的百萬級的汴京大都市的殊榮,1000年後也會褪盡芳華,歸於平淡。

如今的開封,全市總面積6118平方公里。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2657.11億元,全市常住人口僅爲469.4萬人,妥妥地淪爲了四線小城。

但其保留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各色的小吃名吃,還是極具代表獨有特色。

目前,開封依然享有“中國戲曲之鄉”、“中國木版年畫之鄉”、“中國汴繡之鄉”、“中國菊花之鄉”等美譽。

讀者們,關於“歷史上的‘開封’”,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