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獨家直擊豐田核心基地 氫氣車王國揭密
文/孫蓉萍
爲了汽車業下一個100年,我們的車要成爲氫能社會先驅者的車。」日本豐田汽車負責燃料電池車MIRAI(未來)的研發總工程師田中義和說;正好距離2014年底MIRAI正式問世後屆滿5年,今年初《財訊》採訪團隊再度造訪豐田,直擊氫能車的生產工廠,藉此瞭解豐田汽車是如何不斷演進,持續擴大氫能車與氫能源相關設備的最新進度。
近年來全世界幾乎都以電動車(EV)爲主流,但豐田始終持續耕耘使用氫氣的燃料電池車,繼2011年在東京車展中展出概念車後,2014年12月在衆人引頸企盼下,MIRAI正式問世。MIRAI上市當天,《財訊》就飛往日本愛知縣豐田市的元町工廠採訪。
5年來,豐田又推出了氫能在汽車載具方面的更多應用,包括用於工廠或物流中心的堆高機、載運更多人的巴士等,陸續展現在世人面前;因此《財訊》採訪團隊再度造訪豐田,進入今年恰好過60歲生日的元町工廠,爲讀者帶回第一手豐田發展氫能車的獨家訊息。
元町工廠工務部工廠企劃案主幹(專案經理)南隆雄說,這是豐田最早開始生產汽車的工廠,許多經典系列都出自這座工廠,例如CROWN、MARK II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在LFA工房手工打造的頂級性能跑車Lexus LFA,它被認爲是過去10年最佳超級跑車之一,全球限量500輛,已經在2012年停產,當初在美國發表時,甚至開價45萬美元。
豐田的自動化舉世聞名,但爲了追求極致品質,針對如Lexus LFA等高級車款,皆採取手工作業,而MIRAI是第一輛技術創新的氫燃料電池車,精密系統結構的組裝品質不容妥協,因此MIRAI繼續傳承LFA的工匠DNA,至今仍採取手工作業。
本刊走進生產廠,入口處就停放着一輛MIRAI,車輛的大小和Camry差不多,但因爲儲氫罐放在後方,高度比一般汽車高,設計者特別在車頂和側邊的一部分使用黑色,讓車身看起來時尚而不笨重。
雖然戶外的冷風讓人直打哆嗦,但進入生產廠內部後,馬上可以感受到現場員工的熱情和執念,因爲放眼望去,每一位看起來都全神貫注,共12位員工各司其職。
按部就班 組裝程序嚴謹
例如負責配線的員工,會先把經過壓鑄和噴漆的車體卸下車門,一來方便作業,同時也可避免作業時刮傷車體;員工一邊看着身旁的平板電腦,上頭記載着每一道組裝順序,一邊按部就班地裝上電池、線束和各種零組件,同時在平板上確認每一道工序是否做到位。由於各零件都有一定的強度規定,完成後要經過測試,測試的數值則會傳到平板上,直到每項數值都合乎規定後,才能進入下一道程序,因此平均每一位員工作業的時間,大約是70分鐘。
有趣的是,在裝置擋風玻璃作業時,一般汽車都是用機器人塗接着劑,但在MIRAI生產線上,只見1位員工拿着接着劑,像在蛋糕上擠奶油一般,專注地在擋風玻璃四周繞一圈,動作迅速而且塗布均勻;完成後,再由兩位員工小心翼翼裝在車體上。最後所有人員會在一個佈滿LED燈光的空間內檢查,對照平板重新檢查流程的同時,也在燈光下再度檢查是否有任何瑕疵,纔算大功告成。
MIRAI試作車時,據說1輛要價數億日圓,經過不斷技術改良,上市時價格已壓低到700多萬日圓,而且國家和東京都政府每輛共補助300萬日圓左右,因此上市後1個月的訂單就比1年的銷售目標多出400輛,達到1500輛。
當時1天的產量只有3輛,嚴重供不應求。目前MIRAI生產採取兩班制,1天產量已增加到13輛,到1月25日爲止,產量是8573輛,其中5636輛銷到海外,北美是主要出口對象。工房負責人指出,這些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8歲左右,但年齡不是重點,只要對氫氣車有一定的知識,經過訓練就能在這裡工作。
儘管MIRAI產量已超過8000輛,不過要普及氫氣車最快的方法,還是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這種潔淨能源的車,因此2018年豐田正式開始銷售氫氣巴士「SORA」。
主導SORA的專案總負責人權藤憲治指出,目前已有3輛氫氣巴士在東京都內行駛,豐田也到日本各地示範行駛,希望讓更多人都親身體驗它的好處,包括平穩、安靜、沒有油臭味等。明年奧運時,東京都預定要有100輛氫氣巴士,展示日本作爲氫能源大國的實力和決心。
除了日常生活接觸的交通工具,豐田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各方面都善用燃料電池等氫能裝置,有益於環保又可以擴大原材料產量以降低成本,堆高機(叉車)即是一個很好的方案。
元町工廠工務部工廠支援室主任犬冢等解釋,使用氫燃料電池堆高機的好處是,加氫只要3分鐘,就能使用大約8小時;相形之下,電動堆高機同樣的作業時間需要充電6~8小時,而且工廠內需要保留足夠的空間讓許多輛堆高機充電。不過,氫氣堆高機和MIRAI或SORA略有不同的是,不能即時把發電後產生的水排放在工廠內,而是把廢水收集起來後再一次排掉。
在相關的配套設備方面,日本目前營運中的加氫站共100座(其中39座爲移動式),明年預定增加到160座,2025年達到320座,隨氫氣車可望普及以及法規鬆綁,2030年的目標是進一步增加到900座。…(本文節自財訊579期,詳全文)